中金在線 2017-7-11 文/金夢夕
提到巴菲特,我相信投資朋友們都應該知道是誰了。11歲就接觸股票,並購買了人生中第一張股票,十七歲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物和商業管理,19歲加入內布拉加大學林肯分校,21歲申請哈佛大學失敗,考入了哥倫比亞大學。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班傑明.葛拉漢。同年獲得哥倫比亞經濟學碩士學位。
畢業在股市之中花了四十八年終成正果,並自2000之後網上拍賣和巴菲特共進晚餐的機會,金夢夕也希望能有機會與「股神」共進晚餐,相信大家也會有這個想法。下面夢夕給大家列出「股神」花了一生心血總結出來的十大定律:
策略一,不要草率投資,要投資你熟悉的領域
「永遠不要投資你看不懂的企業」——巴菲特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投資市場中不了解的企業。恰恰相反,你完全能夠投資,只是需要盡可能謹慎。大部分公司經營的業務會涉及多個領域,這讓普通人很難看懂這些企業。為了讓事情更簡單,你可以更多地投資於自己看得懂的企業。這是投資理念中的一個關鍵點。
你可能無法預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或者下一個流行趨勢可能是什麼,抑或手機技術的下一個創新突破又是什麼。所有這些複雜的問題將嚴重影響股票市場上大型公司所能帶來的回報,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有證據表明,除購買過一次IBM公司的股票外,巴菲特通常會避免投資科技公司。
策略二,對企業質量的要求絕不含糊
「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家優秀的公司比以很高的價格購買合理的公司要好得多。」——巴菲特
考慮到巴菲特洞若觀火的投資眼光,波克夏公司投資紡織行業算是他最差的投資之一。由於當時價格看起來比較便宜,他在誘惑驅使下買進了股票。當時,他的設想是,如果在一個相當低的價格買進股票,即使其長期表現仍然較差,通常也會有好消息出現。
然而,在積累了更多經驗後,巴菲特改變了自己的投資理念,轉向了「雪茄屁股式」的投資策略,這種策略即是「除非公司清算,這種購買公司股票的方法簡直是愚蠢的。」如果你在投資方面做出愚蠢的決定,陷入債務危機可能是最可怕的一種結局。可能會有解決方案,比如公司重組你的債務或提供各種方式的現金墊款。但明智的做法是預見投資的潛在風險並明智行事。
策略三,買進一支股票並計劃終身持有
「如果你沒打算將一支股票持有十年,甚至都不用考慮持有十分鐘。」——巴菲特
這表明巴菲特推崇買進然後持有股票的投資理念。他的很多股票已經持有了幾十年。優質的企業總能保証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並隨時間的推移不斷提升價值。企業的基本面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對股價產生影響,只有耐心的投資者才會得到回報。
策略四,多元化投資有時會讓你處於危險之中
通過持有40到50只各個行業的股票,許多個人投資者獲得了多元化投資帶來的好處。共同基金可能會把數百支股票放進一個投資組合,從而尋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然而,作為個人投資者,巴菲特的做法恰恰相反。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所擁有的最大頭寸涵蓋了其整個投資組合的35%左右。
巴菲特基於長期投資原則選擇投資項目,其在考慮購買股票時會100%考慮到以下幾點:良好的長期財務狀況、有能力並且誠實的管理層、有吸引力的買入價、是自己熟悉的行業。
多元化投資是為了避免無知所採取防護措施。對於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來說,這種做法毫無意義。——巴菲特
策略五,辨別消息與噪音
「記住,股市是一個躁狂抑鬱症患者。」——巴菲特
二八法則適用於這一點,即20%的實際原因引起80%的結果。按照巴菲特的說法,投資遵循的是1-99法則,這意味著我們僅僅根據獲悉的1%的股市消息決定我們99%的投資行為。作為投資者,實際上他應該客觀地分析,自己得到的消息是否會真正對公司的長期表現產生影響。如果答案是「否」,那麼我們採取的行動可能必須與市場完全相反。
雖然上述5點被視為最重要的投資忠告,但實際上巴菲特還有5條忠告。金夢夕認為大家可以試著通過他的經典名言進行探討,從而讓大家對其投資理念有更深入的認識。
策略六,這不是火箭科學,也沒有魔法按鈕
你不必成為火箭科學家。投資並非遊戲,其中只有智商160的人才能擊敗智商130的人。——巴菲特
策略七,區分價格與價值
「價格是你付出的成本。價值是你獲得的收益。」——巴菲特
策略八,有時候最好的策略可能並不那麼令人興奮
「小心那些贏得喝彩的投資活動;偉大的投資策略通常並不讓人感興趣。」——巴菲特
策略九,對於所有人而言,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可能是最明智之舉
「將10%的資金投入短期政府債券,並將90%的資金投入到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巴菲特
策略十,只聽取那些你信任的人的意見
「我們一直認為股市預測員的唯一價值是讓算命先生看起來預測更準。」——巴菲特
簡而言之,我們似乎習慣於讓投資的難度看起來比其實際難度高得多。巴菲特遵循著一個非常簡單且盡人皆知的投資方法,其著眼於長期持有股票,堅持投資藍籌股,並且不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管理投資組合,並降低犯下代價高昂錯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