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明星投資人培訓中心(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

本書首度揭露哈佛商學院的投資課程內容,讓讀者了解到這些明星教授是如何運用個案研究,培養學生們的投資「判讀力」,打造出下一個投資大師!本篇只介紹「明星投資人培訓中心」。

能掌控自我者才能掌控投資
一般認為經營者進行經營判斷的依據,是自身累積的經驗法則和架構。此外,也有知名經營者聲稱那些事物背後伴隨著「直覺」。

從判斷的速度感這層意義而言,運動員也可說是相同情況。對運動員來說,瞬間的判斷足以分出勝負。為了鍛鍊瞬間的判斷力,一流的運動員反覆練習,直到身體能意識到正式比賽並自然反應為止。

哈佛商學院所使用的個案教學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類似於培養一流運動員的過程。哈佛商學院的校友在實際經營面臨問題時,會從大腦的抽屜中抓出和問題相關的個案研究,然後運用在該個案研究中所學的架構,整理出論點,嘗試進行精準判斷。

為了讓這個過程能「習慣化」,使大腦自然反應,全體學生在哈佛商學院透過五百件以上的案例「反覆練習」。然後,在畢業之前,他們會成為商業世界中的「一流運動員」,當畢業後,在他們的舞台上面臨問題時,身體也可以自然反應,這就是校方的期望。

在投資世界中,關於判斷的「速度感」和「習慣化」也是一樣的道理,一旦稍微遲疑,獲利的機會就瞬間消失,這種事層出不窮。而且,如同我們常聽到的:「好像有泡沫化的跡象」、「對這間企業有不好的預感」、「這間公司的新事業感覺會發財」等,投資世界超出了定量分析的範圍,可說是投資專家的經驗法則和「直覺」重疊作用的世界。這類「直覺」總稱為「市場關點」。

無論進行經營判斷或投資判斷,都必須基於事實與數據來建立自己的邏輯再進行判斷,並以該判斷說服經營會議或投資委員會的參與者。所以在哈佛商學院,學生會透過數以百計的個案研究,反覆數百次的模擬判斷,以訓練判斷力。

在哈佛商學院會透過無數次的個案研究來訓練判斷力,針對經營者所面臨的種種難題,慎重思考、討論並判斷(雖然在教室進行),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將在投資與經營者交手產生差距。

我時常會聽到有人說:「金融或投資這類的課程不太適合個案教學法吧?」金融相關課程充斥著公式和計算,的確會帶給人這種感受。然而,就如同CEO在做經營判斷時沒有「標準答案」,現實世界中,投資人進行判斷時也沒有「標準答案」。

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個案教學法讓學生就事實和數據進行討論,以訓練判斷力,相較於講課形式,或許這才是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結語
我之前文章也提過這點,唯有透過「刻意練習」才會產生「心智表徵」【請參考:心智表徵(刻意練習)】。雖然我每年總是提醒讀者:讀者可利用此方式,在每季公布的EPS,先行預估全年的EPS,用成長力資料算出的合理成長價為頭部,價值線的資料為底部,再看看近期關鍵點有沒有發出突破買進訊號。

範例:智邦(2345)

智邦就是完全符合我的個案教學:在第一季財報公佈後,我的關鍵點記錄在2017年6月第3週,正式突破上升趨勢頂部關鍵點(72),發出了買進訊號【請參考:關鍵點分析—智邦(2345) 106年 6月】。有經驗的讀者應該就會在股價突破72元價位時買進。

但有一位新手寫信跟我說,因為他第一次訂閱我的資料沒經驗,所以稍微遲疑了一下,沒有馬上買(因為要買股票創新高的個股,真的需要經驗),後來因為股價持續走高,更不敢買了,問我該怎麼辦?

我總是回答像這樣沒經驗的讀者說:「這次雖然你沒買到,但會學到經驗,明年你就不會發生同樣的情況了。」

其實更早之前,我也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經過多年的練習後,miss掉這樣的投資機會才減少許多。 各位有沒有發現,我買進智邦時,不但沒遲疑還提早買,買在66.4元(目前還持有中),也是因為我多年練習的直覺。

我總是告訴新手,錯過了今年較佳的投資機會別擔心,等明年第一季開始,又有眾多的讀者開始推薦股票給我,那時若再出現相同的投資機會,再好好的把握就行了。

所以,我才建議新手讀者,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訂閱我二年的資料,因為第一年你們可能還在累積經驗中,會表現不如預期,但第二年就可大展身手了。

明星投資人很像明星籃球員有絕佳的「手感」,但那絕佳的「手感」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經由不斷的練習。

我時常會在部落格寫一些個股分析,不知情的人以為我在報明牌,其實並不是。我是對讀者進行「個案教學」,如同此書作者所說的:「個案教學法讓學生就事實和數據進行討論,以訓練判斷力,相較於講課形式,或許這才是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然而,我發現有許多的投資人,都是聽說人民幣很夯就投資人民幣、黃金存摺很夯就投資黃金存摺、某支股票很夯就投資某支股票,投資非常不固定,更別說是「刻意練習」了。這也是雖然他們投資許多年了,但績效一直沒進步的主要原因。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