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錢別浪費在消費上,省下來讓你變成食利者(不必等到存夠錢的食利族理財術)

食利,就是無須動用到本金,光靠利息收入就能支付生活所需。 但,如果本金不夠大,哪來的錢生利息? 本書作者親自見證,想要食利,真的不必等到存夠錢。本篇只介紹「錢別浪費在消費上,省下來讓你變成食利者」。

近幾十年來,隨著生產過程自動化,生產變得更加複雜和資本集中,資本報酬率因而提高,但勞動工資卻往往沒有。專欄作家布拉西、佛里曼和克魯斯等在《紐約時報》上這樣寫道:「儘管生產力提高,大部分美國人的盈餘卻停滯不前,由於不平等增長,中產階級萎縮,這也是美國經濟上史無前例的事。國內收入中,資本所占的份額提高,但勞動所占的份額卻下降。」

勞倫斯.米舍爾寫道:「從1979年到2014年,GDP成長了150%,生產力提高了75%,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勞工時薪只上漲了5.6%,每年不到0.2%。」大概生產力改善的剩餘價值就是為了支付資本。達莉雅.馬林從收入的角度來看GDP,1980年代以前,收入約有70%是流向勞動收入,30%是流向資本,「但從那時起,所有富裕的國家收入流入勞動的份額都下降。目前約58%。」

那麼財富都去哪兒了?一定是被資本家撈走了,這是艾爾伯特的推斷,他寫道:「1979~2007年期間,前1%的人,收入成長了275%。」艾爾伯特的論點十分到位:「如果……價格保持不變,而勞力、材料和債務的資本真的下滑,猜猜誰依然還是勝出?沒錯,就是股東、老闆、房東和人才。」這個群體,在經濟學上其實有個專有名詞,就是食利者。「所以,幫幫自己一個忙,別把資本浪費在消費,就讓別人去貢獻經濟中的總供給,而你把錢省下來,把自己變成食利者。」

如果需要多點理由才願意這麼做,那麼想一想,許多工作機會都已完全消失,當然,工業革命以來,這種事一直發生,但這次不太一樣,消失的工作機會並不會重現,達莉雅.馬林說:「智慧型機器越來越多,這會降低對高級技能的需求,而擁有那些技能者,經濟優勢將會下滑。」她的結論是:「儘管我們期望教育快速擴張,能夠解決全球化的挑戰,但人力資本越來越短缺,教育普及可能並非解藥。」

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下,你還是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像是你可以從事想做的工作,即使是在上班期間幫有錢人賺更多錢也算。祕訣就是去找到、參與你喜愛、有熱忱的工作。如果你無法打敗他們,如同本書主題,那就加入他們吧!當個資本家,或當個「食利者(靠利息過日子的人)」。

那該怎麼做呢,我可以證實它真確無誤:只要投資一家有誠信的好公司,這家公司的員工努力提供高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讓大家願意掏出錢來,那麼你的錢就會變多,而且只要同時控制開銷,你很快就能獲得財務自由。

有足夠的資本和被動收入,你就可以到任何你想要的地方旅行和生活,可以隨心所欲,做你熱衷的工作。所以,盡快讓自己不再單憑薪水過活吧!培養可以度過艱困時期的財務實力,享受自己的自由。記住,你的選擇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結語
許多人排隊買蘋果的 iPhone X,但巴菲特買的是蘋果的股票。

如同此書作者的論點,無人工廠、無人商店、無人車,「無人」是最近當紅的字眼。無論是美國、台灣還是之前新聞提到的地獄朝鮮(南韓),都正面臨相同的問題。

我也是轉行當「食利者」好多年了,以前可能認為不可能,以後可能是不得不。

但科技進步還是有帶來好處的,例如網路發達,造成學習的門檻下降了許多,現今只要你想學什麼,網路上幾乎都找得到資源,只看你有沒有心去達成。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