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投資或許就像那些報紙舉辦的競賽,參賽者必須從上百張照片中挑出六個最漂亮的臉孔,而得獎者是那些挑出的照片,最接近所有參賽者平均偏好的人:所以參賽者挑的不是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臉孔,而是他認為某其他參賽者會喜歡的臉孔,以至於所有參賽者都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獲選的並非出於個人最佳判斷而挑出的真正最漂亮的臉孔,也非平均來說大家真心認為最漂亮的臉孔。我們來到第三個層次,將智力全用於預測平均看法對於平均看法可能為何的預期。我相信有些人還能做到第四個、第五個,甚至更多層次的預測。
這是凱因期的選美理論,我相信迄今是對金融市場運作和行為因素的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最恰如其份的描述,雖然要想透徹可能得費點腦力。為了解凱因斯這項比喻的要旨,並且欣賞其中的精妙之處,請試試解答以下題目:
從0到100之間猜個數字。你所猜測的數字必須盡可能接近所有參賽者猜測數字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為了協助各位思索這個題目,我們不妨先假設有三個參賽者,他們各猜20、30與40,所以猜測數字的平均值是30,而30的三分之二是20,所以猜到20的人贏得比賽。在你繼績往下讀之前,請先猜一個數字。真的,你應該親身試試,若你真的試過了,本章接下來的部分讀起來會更有意思。
首先,是我所謂「零層次」的思考者。他說:「我不知道,這好像是個數學問題,但是我不喜歡數學問題,尤其是應用題。我就隨便挑個數字吧。」許多在0至100之間隨機挑選數字的人,最後會產生平均值為50的猜測結果。
那麼第一層思考者呢?他說:「其他人都不喜歡費神思考,他們可能會隨便挑個數字,產生平均值為50的結果,所以我要猜33,也就是50的三分之二。」
第二層次的思考可能會說:「大部分的人是第一層次思考者,他們覺得其他的人都有點笨,所以也們會猜33。因此我要猜22。」
第三層次的思考者認為:「絕大多數人會搞清楚這遊戲該怎麼玩,而且會想一到大部分人猜的是33,如此一來他們的答案會是22,所以我要猜15。」
當然,這套思考邏輯一路發展下去根本沒個了局。現在你想改自己的答案了嗎?
《金融時報》曾舉辦過一次猜數字比賽,獎品是提供兩張倫敦到美國的商務艙機票。現在,根據你目前已有的知識,若你和這群《金融時報》讀者玩遊戲,你會猜什麼數字呢?
獲獎的數字是13。許多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的思考者,猜的數字是33與22,有個詩人猜數字0:「他是個聰明的傢伙,懂得競賽規則,並將與之對抗,因而將數字縮減至無窮小。」另一名詩人猜數字10:「67以上只有傻瓜會選,45以上標示著數盲,1到45的平均是33,所以邏輯指出15,我留下10給自己。」
這些提出猜測數字的《金融時報》讀者展現了不同程度的思考精密程度,我們可從中看到凱恩斯的選美比賽比喻,仍然是對專業經理人意欲如何最適切的描述。許多投資者自稱「價值型經理人」,意思是他們要買價格被低估的便宜股票;有些自稱「成長型經理人」,意思是他們買進股價會快速成長的標的。
不過,價格太貴的股票,或公司將萎縮的股票本來就沒人想買,因此這些經理人真正打算做的是什麼?他們都想買進價值會增長的股票,換句話說,買進他們認為其他投資者往後將認定價格應該上漲的股票,而其他投資者,也會反過來押注在其他人的未來估值。
買入一檔市場現在還看不上眼的股票,其實是沒問題的,只要其他投資者之後能夠轉而認同你的看法就行了,而且時機宜早不宜遲。
結語
讀者可能要想一想,你在投資股票上是屬於第幾層次思考。
許多人會去觀察大股東、法人、外資的買賣超,或融資融券等。但我都不觀察這些,因為股價長期來看都會反應基本面,所以我都只評估盈餘的成長,而巴菲特也是採用這種方式【請參考:透視盈餘成長率】。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製作成長力資料的主要原因。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