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創新變得可以預期,你必須了解根本的因果機制,也就是消費者在特定的情境中想達到的進步,這就是用途理論的功效所在!
這個經驗讓我意識到,我們在談論創新時,缺乏貼切的字眼幫我們了解實際促成創新的成功因素。創新往往流於隨意混搭,而且常濫用不恰當的概念和術語。我們面對許多為了其他目的而創造出來的資料、架構、顧客類別和偏好指標,很多人以為那些東西也對創新有助益。
找出用途,而把產品交給消費者
仔細想想近幾年最出乎預料的一些成功創新個案,我敢打賭他們都是因為找出顧客想解決的任務,然後才提供產品或服務讓顧客完美地達成任務。
從創新成功的故事反推成功因素很容易自圓其說,我們不想以後見之明來分析這些成功個案。我希望使創新變成可以預期,而且可以複製在現實生活中。對你來說,用途理論的價值不在於能解釋過去的成功,而在於可以預測新的創新實例。
我們所謂的「用途」非常具體、明確的,那不是泛指顧客想要或需要的東西,也不是新的流行術語,這需要下功夫。當你發現並了解顧客想完成的任務以後,需要把那些洞見轉變成藍圖,引導產品或服務的開發。那需要為產品或服務創造出一套完成任務的體驗。
最後,你必須確保已經整合公司的能力和流程,可以一再地完美達成任務。創造出適合的體驗,並把體驗整合到公司的流程中達成任務,這是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為競爭對手想模仿產品也許很容易,但是要複製那些充分整合在公司流程裡的體驗則很困難。
不過,這一切需要全面的努力,從一開始找出用途的原始洞見,到最後把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那牽涉到公司裡每個人的決定和影響力。過程中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出錯,但是以正確的方式完成的報酬很大。
我們愈來愈覺得自己知道,因為創新的一再失敗,失望會愈來愈大,但是創新沒必要碰運氣。成功的創新不是來自於了解顧客的特質、為產品開發花俏的新功能、追趕熱潮,或是模仿競爭對手。
進步
顧客其實不是購買產品或服務,而是為了讓生活有所進步,才把那些東西拉進生活中。我們把那個進步稱為「用途」,也就是說,顧客為了完成某些任務而「雇用」產品或服務。了解這個概念以後,就會覺得「發覺用途」是很直覺的想法。
我們把「用途」界定在某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想要獲得的進步。我們刻意挑選「進步」這個詞,它代表朝著某個目標或願望前進。用途是取得進步的過程,很少是單一獨立事件。其基本要素如下:
- 想達到什麼進步?
- 困擾發生在什麼情境?
- 進步的障礙是什麼?
- 消費者是否勉強接受不完美的方案,自行拼湊出變通的方法?
- 如何定義好的「品質」?他們願意做那些「取捨」來換取更好的品質?
從用途理論的觀點思考未來的走向,每家公司都必須從那個觀點去了解複雜多元的用途,接著必須根據消費者解決日常任務的體驗,思考及打造產品,幫助顧客在尋求進步的過程排除障礙。了解用途而且最能有效幫助顧客達成任務的業者,就能獲得競爭優勢。
結語
記得2011年我姊問我花那麼多時間製作資料要做什麼,我說:「我要開放給讀者訂閱用。」她冷冷回我一句:「網路上有那麼多免費的資料可查,誰要花錢訂閱這些資料。」其實網路上真的有許多免費資料,但大多是利用條件式查詢,來幫你選股?但我有兩點理由,覺得並不好用。
第一個理由是:真的不太有用。
我記得巴菲特曾經說過,葛拉漢在教《證券分析》的課堂上,舉了一個財報差的公司和一個財報好的公司當教學例子。但在最後卻說,其實這財報差的和財報好的都是同一家公司,只是年份不同。
這說明也條件式選股明顯的缺點,在不同的年份的財報資料下,有些公司會從不好的公司變成好公司,同樣的有些公司會從好公司變成不好公司。但其實股票市場真正關心的是未來,也就是成長【請參考:重要基本面——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
第二個理由如同此書作者所說的:使用條件式選股,不會使你進步。
若你依賴條件式幫你選股,等於你用AI來幫你思考,這樣的你是不會進步的。若你想成為葛拉漢,你應該學習從價值分析上去選股;若你想成為吉姆.史萊特,你應該學習從本益成長比去選股;若你想成為傑西.李佛摩,你應該學習從關鍵點記錄去選股。
這也是有許多書迷會訂閱我資料的原因,我常說:「我的資料,其實是教材。」就像只看教科書,不做相關的練習題,考試時,你鐵定掛的原因。這也是我常收到訂閱讀者,寫信跟我說,這一年來他在投資上進步很多。
最近一例一休的修法吵的沸沸揚揚,我記得當時我工作的環境就很不好,幾乎每個人都很操,且都責任制哪來的加班費。後來我因為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住進了醫院,我很快就決定辭職,想當個專職的股票投資人。
這也是我真正的理由:我知道有許多人其實都有一個和我相同的夢想,我希望的資料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我的資料不適合想找「明牌」的人,因為若你不想思考,我的資料真的對你沒什麼用。
我一直有個計畫,就是我之前提過的「孫悟空」計劃【請參考:理財要分身有術(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透過類似互助會的形勢,我分享研究股票的成果,而讀者也能推薦好的股票給我,讓大家一起朝著夢想更邁進。因為我看過的成功者,都不是自私自利之人,而是靠互相幫忙而成功的。
最後,我姊真的沒料到我的資料真的有人訂閱,且還有人一次訂閱很多年。也隨著許多人推薦個股和功能,我的資料也一直在演化和進步中。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