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爬梳古希臘哲學理論與當代心理學研究:越是重要的事情,你越不該視情況彈性決策,跳出能力圈尋找機會和成就,十之八九達不到預期效益,少做傻事比汲汲於做大事,更能讓你成功。本篇只介紹「能力圈」。
為何你需要知道自己的斤兩
沒有人能夠完全看透這世界。對單一的人腦來說,這世界太過複雜。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你也只知道一點皮毛。無論如何,也算是點什麼,因為這個微小的立足點會是你展協高飛、在人生中取得成功的出發點。缺少這個出發點,你就不會有「起飛」。
華倫.巴菲特用了一個美妙的詞彙,「能力圈」。舉凡在這個圈圈裡的東西,人們都能純熟地掌握。超出圈圈以外的事物,人們則一知半解。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銘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圈,待在裡面。這個圈圈到底有多大其實無關緊要。知道圈圈的邊線究竟在哪則非常重要。」
巴菲特的生意夥伴查理.蒙格補充道:「你必須找出自己的才能何在。如果你想在能力圈外碰碰運氣,你的事業將慘不忍賭。這點我可以跟你打包票!」IBM的創辦人湯姆.華生便是這種論調的鮮活明證。他曾談論自己:「我不是個天才,我只是在某些點上有才,而我始終圍繞在這些點上。」
徹底聚焦在自己的能力圈上,不僅能帶給你金錢方面的成果,同樣重要的還有情緒方面的收穫;具體來說,也就是金錢買不到的精通、純熟的感覺。此外,你還能夠節省時間,因為你不必每回都得重新決定,你到底是想接受或拒絕某些事物。借助一個準確測定出的能力圈,那些不適合卻無法抗拒的請求,突然都變得可以抗拒。
在《風險智能》這本一點也不普通的書裡,迪倫.伊文斯描繪了一位名叫J.P.的雙陸棋職業棋士。「J.P.會刻意犯錯,藉此觀察他的對手懂不懂得利用機會。如果對手證明自己的棋藝,他就不玩了。就這樣,他從來不會多花冤枉錢。換句話說,J.P.懂得許多棋手不懂的事: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應該再玩。」他曉得那些對手會把他逼出自己的能力圈,於是他便閃開。
我們該如何創建一個能力圈呢?美國名設計師黛比.米爾曼遵循著一條值得你我參考的原則:「請你要考慮到,所有富有價值的事物,都需要投注許多時間方能獲得。」
順到一提,你要對它感興趣,是好是「癡迷」,癡迷是一種「癮」,是我們所需要的。賈伯斯曾癡迷於書法與設計。巴菲特12歲時就用自己的第一筆零用錢買股票,此後便對投資上癮。如今沒有人會說比爾.蓋茲、賈伯斯和巴菲特揮霍了年少時光。相反地,正是由於癡迷,他們才會投資千萬個小時的時間,從而成為大師級的人物。
一項卓越可以抵過千百項不足。你在能力圈「裡」所投資的每個小時,將比在能力圈「外」所投資的每個小時具有高出「千倍」的價值。
結語
或許,有許多網友不解,我幹嘛花那麼多時間製作資料。很簡單,因為我在建構自己的「能力圈」,它能讓我節省許多時間決定,該買什麼和賣什麼。
有一位讀者寫信跟我說:「你最近一定很忙!」的確,最近是我最忙的時候,不只是因為季報快要公佈,而是有許多讀者推薦股票給我,忙於審核一堆股票。
但也是因為有那些讀者的推薦,才會讓這「能力圈」一年比一年強大。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