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蒙蒂爾結合豐富投資案例與行為心理學,清楚說明價值投資法的核心法則、反覆驗證,並分享個人的價值投資十大哲學,告訴你如何善用這些工具,掌握投資行為心理的「優勢」,應付金融市場挑戰與貪婪的人性。本篇只介紹「認知極限」。
認知極限
狄克思特修斯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中,為認知極限提供了更多的證據。他們要求參與這項研究的人在4種不同的車款中選擇,參與者要面對兩種其一的狀況:得到4種車款的4種性能(低負載),或是得到4種車款的12種性能(高負載)。
在低負載的資訊情境,將近60%的受測者會選擇到最好的車。但是面對資訊超載時,卻只有20%的人選到最好的車!如同柯南道爾爵士寫下福爾摩斯說的一段話:
我認為人腦像原本空無一物的小閣樓,你必須選擇家具之類的東西塞進去,傻瓜會把自己看到的各種雜物都堆進去,導致本來可能對他有用的知識遭到排擠。但是技巧高明的工匠,只放可能有助於他工作、又數量繁多的工具進去。大家不能誤以為這個小房間的牆壁有彈性,可被無限擴展,就會有一些以前你所知道的事情被你忘記。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拿沒有用的事實,排擠有用的東西。
事實很簡單,我們不是擁有無限力量的超級電腦。別想擴張展大腦的認知極限,而是設法盡量利用我們的天賦,因此我們不該去收集所有可以收集的資訊,應該花更多時間研究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把心力集中在上面。
我曾經寫過文章討論「知識的錯覺」,我出席會議時,我花了相當多時間與篇幅去談論人們花太多時間,想對事情了解得越來越多,得到的卻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對一切一無所知。卻很少停下來,問自己真的需要知道什麼,再實際做出投資決定。
專家關注關鍵資訊
芮納和羅伊德對各級專家心臟病診斷問題的探討,也值得注意。他們發現,專業層級越高,做出精確診斷所需要的資訊越少,專家基本上只重視最重要的關鍵資訊,不會為無關的雜訊分心。這項發現再度凸顯,重要的是,思考什麼事情攸關緊要,念念不忘獲得更多資訊並沒有益處。
我們這一行沉迷於細節中的細節。分析師說:「我不知道」時,經常感覺嚇壞了,但我個人從來不覺得這一點是問題!常見的誤解是:為了做出良好的決定,我們需要大量的資訊,但是,沒有什麼事情比這一點更偏離事實了。
我經常敦促投資人,思考對投資真正重要的因素,做出一種快速而省錢的簡單決策樹,幫助投資人注重真正重要的事情。
結語
我在擬定投資決策時,多半只看我的資料。什麼線型、籌碼、法人、外資、道瓊指數和財經節目專家意見……等,我平常都沒在追蹤。
所以我知道的並沒比一般散戶多多少。如同,此篇作者所說的,散戶想對事情了解得越來越多,得到的卻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對一切一無所知。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