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掌握技巧,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作者多年來觀察王牌教師,整理歸納出一套使用手冊,清楚易懂又容易上手,同時很快就能提升教學成效,幫助學生發揮最大潛力,在未來擁有更多機會。本篇只介紹「培養理解力的技巧」。
理解力就是了解一段文字的完整意涵及關聯的能力,這是閱讀的終極目標。但是,理解力通常很難直接教學,因為其中包含太多東西,也必須仰賴許多不同的教學技巧。不過,這一章會討論一個重點,那就是要測試一項假設:
如果學生無法回答有關文章完整意涵及關聯的測驗題目,其中的問題是,學生並不了解這些問題直接點出了哪些更廣泛或抽象的角度思考,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完全無法了解自己讀到的內容,所以他們對文章的隱含意義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卻嘗試著要跨越這道認知的鴻溝。
要跳脫這樣的窠臼並不容易,尤其我們許人多都已經習慣,用過去在大學時建立的理解力技巧來教學,這種方法在我們看起來、感覺起來都很稀鬆平常,是誤把文學課當成了閱讀課。結果,許多老師都會跳過一些步驟,像是確認學生都了解文中的關鍵片語及事件,只為了趕快接著討論比較「深層」的問題。
培養理解力的技巧
頂尖的閱讀教師在開始一堂閱讀課之前,經常會先教學生一些關鍵的背景事件及文章脈絡,這些是學生必須先知道的,這樣才更容易理解即將讀到的內容。先教學生這些背景知識,比起在閱讀中途才停下來另外解釋更有效率,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滋生誤解,比起事後才導正觀念容易多了。
正如赫許博士曾提過的,對有學習風險的學生來說,缺乏先決知識是他們理解文章的一大關鍵阻礙,而且會影響到閱讀的所有面向,甚至是流暢及解碼,因為這些阻礙已經佔去許多他們大腦的處理能力。
「擁有與主題相關的先決知識可以加速基本理解,讓學生多些餘力將過去學過的資訊和新的材料連結,能夠做出推論,思考文章內涵。閱讀專家和新手之間一個很大的差別,事實上在任何領域的專家和新手之間皆然,就是專家能夠很快發現基本資訊,然後把心力集山在重要的資訊上。」
一般人很容易認為教學目標是要盡快進入故事層次的問題,盡量多問一些故事層次的意義非常重要。其實,較低層次的問題(字詞或句子)對於讓學生了解故事層次的意義非常重要,學生對大問題的誤解通常來自於小地方的認知錯誤。記得要經常提出較低層次的問題,確保故事的意義是從小建立到大的層面,這樣會更可靠。
那最後如何得知學生理解了多少?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就是要求學生做總結時,逐漸縮減字數,例如:「用50個字總結這一章。現在,只用一句話,不超過15個字,來總結這一章。」對學生來說,這些要求總是非常有挑戰性,要準確又有效縮減字數,比單純縮減字數要難得多,因為前者需要真正的理解並洞見文章的核心,才能排出優先資訊。
結語
其實我上次第一次開課時,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準備和設計課程,目的就是要如何讓學員能較容易理解我投資的方法。我採用的方法跟此書的作者很類似。我也是從最基本的原理和關念開始講起,最後才搭配股票資料excel實際操作。
如同上過課的學員寫信跟我說:「雖然汪汪老師是第一次開課,他由淺入深並搭配excel實際操作,讓我們較能知道汪汪老師的投資脈絡。」
PS. 11月25日第1堂選股的技術「年底衝刺班」研討會,參加的學員記得上課前一定要先看已寄給大家的「課前預習資料」,這樣到時上課時,你比較會有理解力。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