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建立預測系統(精準預測)

奈特.席佛,當代最受矚目的統計與預測鬼才,首次公開精準預測的黃金法則,告訴你為什麼有些預測會成功、有些會失敗?本篇只介紹「建立預測系統」。

我一直是棒球迷——還有棒球統計——從我有記憶以來就是如此。我是個煩人的數學小神童,會受到比賽裡各種數字的吸引,7歲就買了我第一張棒球卡,10歲讀我的第一本《伊萊雅斯棒球分析家》,12歲就創立我自己的統計法。所以我一有空就開始建置色彩繽紛的試算表,裡面滿是棒球統計資料,後來成為PECOTA的基礎。

如果像一般人一樣,草草讀過《魔球》,會覺得這本書在談的是兩個敵隊陣營衝突的故事——「統計專家」和「球探」——重點在兩個陣營各自採取不同的典範來評估球員的表現(統計專家當然用統計數字,而球探則用「工具」)。然而,這從來就不是統計專家一面倒的勝利,如果說統計專家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那麼球探也是一樣。

PECOTA的名單如果最後比球探好,雖然也許會很酷,但我並不希望這種事發生。任何排名系統都是用資訊當動力的——而同時能看到球探和統計的資訊,就表示你有更多的動力。純粹以統計為主的新人名單如果會打敗兩者混用的名單,唯一的狀況就在於這個過程加進來的偏見太過強烈,蓋過了應有的好處。

換句話說,球探用的就是混用的方法。他們能接觸到的資訊不只是統計數字。球探跟PECOTA都會去看球員的打擊率或自責分率如何;像PECOTA這樣沒有偏見的系統也許好一點,可以移除這些數字的雜訊,將之放進脈絡裡來看。然而球探可以接觸到許許多多PECOTA不知道的資訊。例如,他們不用從投手的三振數來看投手的力量如何,而是可以拿出雷達測速槍,測定他快速球的速度。或者他們可以用碼表看球員跑壘有多快。

比利.比恩,《魔球》一書的主角,認為不停收集資料就是做好球探的祕密。他告訴我:「去認識那個孩子,認識那個家庭,有些東西你就是得親自去找出來。」

如果有人像對其他事業一樣,從盈虧的觀點來看棒球隊,那幾乎所有的價值都是由球探和培育的過程所創造的。如果球隊的預測系統特別好,也許就可以一年付一千萬美元給真實價值有一千兩百萬美元的球員。但如果球探做得真的很好,同一個球員也許只要付四十萬美元。你在奧克蘭這種小市場就是要這樣競爭。

你是不是稱職的預測者,真正的考驗就在於更多的資訊有沒有讓你的預測更好。關鍵在於發展工具和習慣,好讓你會更常到正確的地方去找想法和資訊。一旦找到這些之後,就要磨練這些技巧,用輸贏去掌控他們。

結語
我在投資股票上,也有建立預測系統,即是我的「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因為對於是長期股票資產配置者的我來說,投資的工作好比球探一樣。如同上述作者所說的:

「如果球隊的預測系統特別好,也許就可以一年付一千萬美元給真實價值有一千兩百萬美元的球員。但如果球探做得真的很好,同一個球員也許只要付四十萬美元。你在奧克蘭這種小市場就是要這樣競爭。」

同樣的,如果你是一位「小資族」更要這麼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