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如何觀察成長?(股海奇兵之成長型投資)

尋找潛能最高的成長型股票選股與實戰策略,從認識成長股到辨認成長型態的攻略手冊。當然,前提是你能看出且把握這樣的機會,這是最難卻也是本書想帶給所有投資人的投資哲學。本篇只介紹「如何觀察成長?」。

有一首兒歌說得好,「春神來了怎知道,梅花黃鶯報到」,春神是成長,梅花黃鶯就是訊號。這一階段成長訊號出現了,即使只是「微」訊號,但關鍵就在能否提早看出。以下簡單提一下「企業成長現象」。
  • 切入富有潛力的新事業或新應用:原本從事的事業或是產品遇到瓶頸,這時切入具有前景的新事業或新應用,被預期將可帶來營收與獲利的成長契機,例如碳纖維廠切入高門檻的航太應用。
  • 與大廠策略聯盟:大廠通常指的是產業中重量級的業者,被大廠看中而與之合作,都是往後業績正向發展的前兆,或至少具有想像空間。
  • 產品獲客戶認證通過:所謂「認證」分一般性與針對性,一般性通常僅是一種規格規範的認證,例如無線充電技術聯盟之類,只能視作拿到門票,不值得小題大作。然而企業的產品若能獲得指標性客戶的認證,則離獲得訂單就不遠,例如被蘋果列為合格供應商,自然意義重大。
  • 接獲大訂單或打入某市場:這是最直接會反映在業績上的「現象」,過去特斯拉電動車具有指標性,所以打進它的供應鏈的個股,無論話題或業績都能實質受惠。
  • 合併併購產生綜效:這裡要強調的是「綜效」,理論上必然帶來營收與獲利的增長,但如果產品技術、客戶重疊性、營運版圖等面向不具互補性的綜效,一加一自然無法大於二,其實與花錢買業績無異。
  • 產品或技術具重大替代性:一旦這類替代性確立,成長趨勢便因替代的滲透率逐步拉高而來,差別只在替代的速度快慢。例如液晶電視取代傳統電視,或是智慧型手機取代功能手機。
  • 產品供不應求或漲價:漲價帶來的成長可說是躺著賺,因為可能不必花多大力氣,問題在於漲價的態勢能持續多久?例如近年代表性的矽晶圓與被動元件。
  • 養成金雞母:若轉投資子公司發展順遂,當它的母公司的貢獻顯著時就成了「金雞母」,但要注意金雞母將來獨立出去時。
  • 找到富爸爸:大企業大集團作為富爸爸,會給錢給訂單等資源,使原本相對中小型的企業事半功倍,業績得以成長壯大,一如站在巨人肩膀上。
  • 換機潮:像是資本支出需求,或效率要求提升,帶動的各式設備換機潮。這種換機通常要三至五年才見到一波,往往也就是設備商與零組件商重要的成長驅動力。
  • 產品或營收組合改善:企業可能有毛利率高低不同的產品或事業,而訊號顯示高毛利率的產品或事業即將出現明顯增長,無論是來自新客戶新訂單,抑或大廠合作等等,都可帶來成長。
  • 營運改善:如良品率提升與自動化,最終都能反映在毛利率的提升,帶來成長。
  • 轉投資營運改善:有些企業獲利不差,但被轉投資虧損所拖累,現在出現轉投資營運明顯改善,可能轉盈或虧損大幅減少,將使得企業的獲利數字為之改觀,來自本業的成長得以彰顯。

眼見為憑
這階段已由訊號轉化為證據及更多的證據,數字就是讓投資人有憑有據,什麼數字?每月10日前公佈的營收常會是領先指標,如同「春江水暖鴨先知」。至於月增率常伴隨淡旺季因素,未必客觀可信一般只是參考,若是年增率達20%就很有意義。

接下來獲利才是重點,分析財報先看向最底下的本期淨利,與去年同季比較可有顯著水準之成長?如果一直以來股本皆未膨脹的企業,可以簡化用EPS來比較。

獲利不僅看結果也重內容,務必客觀檢視好在哪裡?因此毛利率或營益率是第一個被關注,僅靠營收成長仍可達到獲利成長,但最佳狀況是毛利率或營益率也同時上升。但營業外收入也好,營業外支出也罷,增減都不應視為成長趨勢的必然。

結語
其實,我在觀察成長股時,跟此書作者的做法幾乎是一樣【請參考:成長力資料】。只是步驟是反過來,我是先觀察財務數字有無成長,再尋找企業成長的現象是什麼,例如接獲大訂單或打入某市場…等。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