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探討傳統經濟學領域的景氣循環週期理論,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有1個共通的特點,這些理論若不是將成長和衰退放在二元對立面,並強調各占其半的重要性;要不就是在4階段循環裡,過度放大收縮、衰退、蕭條等偏向負面的週期概念。這符合實際情況嗎?
從美國自1948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率走勢圖,過去這段期間裡,無論衰退、收縮或蕭條等週期,占整體經濟運行的時間軸比重,加總之下都是相當短暫的。換句話說,這70多年來絕大多數的時間,美國的總體經濟都是處於成長、擴張週期,這個現象在最近半個世紀更為明顯。景氣收縮的時間軸和頻率不斷的收窄和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綿長的景氣擴張期。
然而,若要應用到投資領域,那麼過度放大收縮循環的角色和占比,其實是有弊而無利的。因為這樣的思維,必將導致人們對於投資行為採取過度保守的態度(因為縮小了景氣擴張期的比重,造成投資人過度關注風險),進而降低積極投入風險資產的誘因和動力,最終錯失了在景氣長期擴張週期下,隨之而來的龐大投資收益。
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弊病,我重新調整了能契合景氣循環和投資行為的改良型景氣循環週期。在重新詮釋下的景氣循環中:景氣循環的各階段,是從衰退期後的落底、景氣逐漸復甦、而後逐漸上軌道,接著進入了穩定成長期;隨著景氣的進一步升溫,於最後階段進入榮景期。如下圖:
所以景氣收縮的衰退期短暫而據烈、隨後的復甦期短而落底跡象明顯、成長期綿長而緩步穩健擴張、最後的榮景期則增長動能見頂跡象顯著。更重要的是,代表成長且適合進行風險性資產投資的擴張階段,在傳統的景氣循環理論當中,可能僅占整個週期的1/4、1/3或1/2;然而經過重新定義後,擴張階段(包含復甦、成長、榮景等)占整體的比重,一舉上升了3/4!衰退期大約僅占1個景氣循環的1/4。
還有經濟運行就像一輛前進中的火車,加減速都需要非常大的動能刺激,因此進入某一階段之後,不會驟然改變。例如不會出現衰退期進入復甦期之後,突然又走入衰退期;或榮景期之後,又化險為夷重回健康的穩定成長期;或是平穩的成長,永遠不走入衰退。
但預測各景氣循環維持的時間和強度,並沒有既定的公式,一切都只能從客觀的數據,去找尋運行的蛛絲馬跡。正如霍華.馬克斯所述:「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場棒球賽(景氣循環)要打幾局!」
結語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投資課程上,總是跟學員強調的,景氣下滑造成的空頭市場不常來,來的時間也很短,所以其實最先應該要考慮的是買什麼,而不是恐慌跟著大眾賣股票。不賣股真的沒關係,反正有股利可領,忍一下就過去了。
如同約翰.坦伯頓所說的話:「你有必要知道股市大跌是十分寶貴的機會。別浪費時間操心你的獲利萎縮或者虧損加大。不要和市場上的其他人一樣只知防衛;相反的,你應該起而攻擊,尋找紛紛中箭落馬的便宜股。投資的目標是提高你的長期報酬率,不是爭先恐後搶著賣出,謹記你的目標。」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