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消費者中心」與「決策中心」的手段差異(直覺行銷)

馬修.威爾克斯,擁有超過25年的品牌策略經驗,曾協助Levis、聯合利華、雀巢等知名企業的商品大賣。他從行為科學與心理學的實戰案例出發,到最新科技與人工智慧的行銷應用,讓你的品牌和產品,成為顧客最直覺的選擇!本篇只介紹「『消費者中心』與『決策中心』的手段差異」。

澳洲墨爾本都會列車所製作的公益廣告《笨笨的死法》,在2013年坎城國際創意節共贏得5項大獎、18座金獎、3座銀獎、2座銅獎,成為60年歷史以來獲得最多獎項的廣告活動。廣告界傳奇人物李.克勞說:「真希望《笨笨的死法》是我做的廣告。」

《笨笨的死法》由一群動畫角色唱出自己離奇又搞笑的死法,例如「用私處當食人魚的誘餌」、「在打獵季扮成麋鹿」等。至2019年12月為止,已在YouTube累積一億八千四百萬次觀看,我相信這部可愛短片無疑讓人臉上揚起笑容,不過說到「提醒墨爾本市民在列車服務範圍周遭注意安全」的目的,影片是否發揮應有的效果?

這項廣告的社群媒體影響力無遠弗屆且不容置疑,不過有數篇文章指出,廣告並沒有帶來明顯的行為改變。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FinalMile與隸屬印度鐵路公司的中央鐵路區合作,因為孟買民眾冒險穿越鐵軌,往往不幸遭火車撞擊死亡(平均每天有10人因此而死)。FinalMile為了瞭解這些人的思考模式,檢視錄下「驚險畫面」的錄影片段,逃過死劫的民眾臉上表情驚恐,這一點令FinalMile團隊感到驚訝,彷彿這些人沒有看到火車駛來。

發現這一點後,FinalMile團隊開始研讀視覺知覺先驅赫許菲德.萊博維玆的研究,尤其是物體體積、距離與動作對視覺的影響。他們發現關鍵在於,人類面對距離遙遠且快速移動的巨大物體時,大腦容易誤判速度,也因此跨越鐵軌的人逃過一劫時,表情才會那麼驚訝。

普蕯德在部落格中寫道:「大腦容易誤判速度是有科學依據的。大腦會低估大型物體的速度,火車就是其中之一。即便已經看到火車,我們還是會嘗試跨越鐵軌,因為火車速度看起來比實際緩慢。」

FinalMile的目標並不是教育孟買民眾火車的危險性,也不是要宣導火車行進速度比大家想像的還快;問題也不在於民眾知識不足,或是計算風險的方式有瑕疵。其解決的方法是將部分枕木(用於支撐鐵軌的木板)漆成亮黃色。

普蕯德指出:「當黃色的枕木消失在火車之下,大腦就能立刻正確判斷火車速度,進而決定不要跨越軌道。這項介入措施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在非意識層次上發揮作用,效果立即可見而且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解決方案在民眾即將採取行動的那一刻發揮效果。」

FinalMile和中央鐵路區也實踐了實證做法的核心原則,不過行銷人通常沒有耐心做這件事。中央鐵路區孟買部經理喬漢表示,2010年1月至6月間,死亡人數下降到9人,接著至2011年2月為止的8個月期間,只記錄到1次死亡事件。

「消費者中心」與「決策中心」的手段差異

我舉這些例子是想突顯的是手段方面的差異,我認為《笨笨的死法》製作團隊採取以觀眾或消費者為中心的手段。廣告公司顯然知道如何引發觀眾共鳴,引發流行文化熱潮,不過缺乏顯著提升鐵路安全行為的有力證據。

另一方面普薩德和FinalMile採取我所謂的決策中心手段。他們檢視監視器畫面,試圖釐清人類大腦是如何做出穿越鐵軌的決定,設計出符合決策當下特定環境的解決方案並加以實行。他們的方案也許不會引起坎城國際創意節評審的注意,不過確確實實地拯救了生命。

如同普薩德的結論:「有效的介入措施不能只是讓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而是要協助人們在關鍵時刻快速、直覺地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可說是決策中心手段非常妥切的定義。」

結語

同樣身為投資者的你,在選股方面,你是採用「消費者中心」的手段?還是「決策中心」的手段呢?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