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把成功的投機和下棋、釣魚、撲克牌戲、打網球、繪畫、音樂一樣,都是優雅的藝術。告訴讀者其中的原則,如何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和財富。
威廉.傅勒會經把投機的危險說明的很傳神,內容如下:「這些人主要的事業是股票投機。他們一旦來到華爾街,絕對不會離開,除非是裝在松木棺材或黃檀木棺材裡面;是那一種棺材要看情況而定。
你聽他們談話,會以為他們是靠著希望過活,而不是靠著戴蒙尼科、謝德勒或其他著名餐廳供應的美食和美酒。在這些純種投機者的思想和言詞中經常出現最令人傷心的字眼「可能會」;在他們的詞彙中,「如果」和「不過」是最常用的連接詞。他們的一生是一系列的悔恨,而且奇怪的是,他們比較常為了自己可以做但沒做的事情悔恨,比較少為自己的實際虧損悔恨。
循規蹈矩在股票上賭博,就像小酌波爾多紅酒之後,暢飲白蘭地一樣。一個人相當堅定的涉入投機之後,他的想像力很快就會大為增加,對於自己追求的目標會產生一種可怕的幻想,似乎有一個邪惡的精靈掌控了他。除了賺錢和虧損之間短暫期間之外,他不再注意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賺錢的興奮和虧損的痛苦變得越來越麻木,他最後變成最適合的金融食客,活在由幻影構成的世界。這些幻影在他清醒的時刻不斷出現,而且在他的夢中飛來飛去。等到毀滅的警鐘響起,不切實際的虛榮消失,他才警覺到現實的悲戚。
整個作手群變化不定的故事,只不過是淒涼寂寞的虧損目錄。虧掉的不只是金錢,也賠掉健康、品德、心靈和人生。
大家來華爾街時,帶著完完整整的財富、信用、名聲、希望和力量,帶著對同伴十足的信心。離開的時候,他們失去金錢、信用或名聲,帶著破碎的神經、遲鈍的感覺、枯萎的良心,對人類的信心摧毀了,希望被絕望之神壓碎了。他們到處虧損,無論是買股票、賣股票、經紀商倒閉,或是遭到別人詐欺,或是因為恐慌、軋空,或市場的詭譎和戰略,都害他們虧損。
現在投機之路比以前更危險,和八年前相比,市場上充滿了灌水五倍的股票。華爾街人士在還沒完全冷卻的溶岩地殼上交易,底下是一個金融火山,火山爆發隨時可能使大家全部毀滅。」
我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讓我想到我看過的另一本書,海耶克所著的「到奴役之路」,書中描述社會主義者提出了他們的想法,就是帶領大家進入一個偉大的烏托邦,但後來共產主義將其理念發揚的結果,卻是帶領人民通往奴役的道路。
就如同理專告訴投資人,錢放在銀行會被通膨小口小口的吃掉,但很多人聽信理專後,錢卻被理專大口大口的吃了。一般投資人想到投資都是獲利,完全都沒有考慮到投資會虧損的可能。當朋友問我買什麼股票比較好時,我都會告戒他們,不要買比較好。為什麼我會如此回答呢?當一個人連買股票都沒主見,還都要別人推薦時,表示自己不肯做研究,其結果大都會賠,我自己賠最多的一檔股票也是從朋友聽來的。
就如同西洋棋世界冠軍,魏斯威所說的,對手免費奉送你一顆棋子,乾脆拒絕可能比較聰明,因為代價可能太高了。學會拒絕自動上門,是一種藝術,要堷養這種能力,因為好棋手都會做一些正當的誘騙,否則他們可能永遠不會贏,所以連對手也是。
投資要有好結果,其實自己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我看了很多投資大師的書後,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一生當中,看了很多的書。此書作者倪德厚夫也是,他自述道:我成長時,讓我占很大優勢的地方是我坐擁書城。光是坐擁書城,看著書的名字,就足以為小孩子打開一個廣大的知識知界。我的家裡,藏書超過一萬冊,加上每週固定兩次到當地圖書館去,每天晚上每母親還是念書給我聽。當我吵著要看電視時,父母親很堅定的說:「改看書,書籍是世界上最永恆的東西,因為書籍記錄了成書年代的智慧。書和電視不同,電視今天看了,明天就沒了」,就算我這樣說:「但是我寫的功課,需要用到電視機。」,也沒用。
我為了培養自己在投資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開始買很多書來看,一直到今天,我媽都一直還認為,我買那麼多書,是工作上的需要。
以前買股票總是滿懷著希望,但最後都以失望收場,後來調整一下心態,把買股票當成在經營百貨公司買賣商品的事業,股票就是百貨公司上架的商品,股價就是標價,會隨著供需關係調整定價。所以要進貨時,都會評估其價值是多少,看看有沒機會買到價值之下,到時賣出時的利潤會比較好,並時常追蹤公司的財報,評估以後價值會成長,還是哀退,若是會哀退,則囤貨不宜久放,並利用我的關鍵點記錄做市場調查,若趨勢顯示要反轉了向下,表示供給大於需求,要退流行,存貨太多最好出清,若趨勢顯示要反轉了向上,表示需求大於供給,可以再進一些貨,賺些價差。
若你買股票事前沒做功課,事後也放著不管,想想本篇文章的標題吧。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