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好幾個學科中的理論模型所形成的交叉網式的理解,及是獲致優異投資成果的有效方法。如果其他學科的理念也指向相同的結論,自然更能保證投資決策正確無誤。這就是至高的報償,更寬闊的理解讓我們成為更高明的投資者,不過我們發現,受惠還不僅於此。
學藝科目
富蘭克林是學藝科目教育的催生者,他倡議設立費城公立學院,就是今天的賓州大學。富蘭克林鼓勵年輕人多學習哲學、邏輯、數學、宗教、政治、法律、化學、生物學、醫學、農業、物理、外語。有人曾質疑這麼沉重的負擔是否真有必要,富蘭克林的回答是,學習並非負擔,而是恩賜。如果你閱讀宇宙的歷史,「將會對人類事務產生一種聯結性的觀念」。
富蘭克林所說的「思惟習慣」,正是查理.蒙格所謂「普通常識」的關鍵所在。查理.蒙格說:「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大多數人試圖以一種思維模型來解決問題,而其思維往往只來自某一專業學科;但你必須知道『各種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才能洞察問題本質。」
投資是普通常識(現世智慧)的一支
查理.蒙格曾說投資是普通常識(現世智慧)的一支。為什麼?我們先從物理學講起,在探索這世界上,物理學取得很大的成究,使得早期經濟學者一直想運用物理世界觀來了解市場經濟,而物理均衡律的基本觀念也影響經濟學的供需法則。
物理所謂的均衡,指的是相對的兩種力量、勢力或影響力的平衡狀態。均衡模型通常指的是靜止的系統,稱為「靜態均衡」。如果各股競爭的力量勢均力敵,系統達到的是動態均衡。至於市場,均衡力的運作使供給與需求維持平衡,並協助商品價格的決定。也就是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生產的數量不會有增加或減少的傾向;市場處於均衡狀態。
而股票市場也一樣,股價無從預測,因為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中,許多聰明人同時接觸到所有相關資訊,而且積極加以運用,使股價即時產生調整(回復均衡),不容任何人有獲利機會。再者,因為股價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相關的資訊,對未來的各種預測在有效率的市場中也就沒有容身之地。
但經濟學者提出的市場效率假說,彼得.林區、華倫.巴菲特、查理.蒙格等都不認同。因為人並非物體,並不如預期般的理性,心理學已有研究人的行為在團體與個人單獨行動時截然不同,群眾的情緒與行為者有高度的感染性,無疑地,這種群眾效果也會顯現在股票市場中。葛拉漢曾創造了善變的「市場先生」,以象徵所有投資人不時出現的非理性行為。而經濟學與心理學交會,開啟了行為財務學的研究領域。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永遠改變了人類對人乃至所有生命的看法。它也改變了我們對其他領域的看法,經濟學亦在其中。布里安.亞瑟經濟學教授提出,經濟學並不單純,而有其複雜的本質,更近乎生物學而非物理學。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也影響到股票市場,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總是尋找有堅強護城河的企業。不只是企業會物兢天擇,同樣的,在股市中,每一參與者的預測模型都在與其他所有參與者的模型一爭高下,由此產生的反饋會導致局部模型改變,而一部分的模型會消失。布里安.亞瑟說這是一個複雜、調適、演化的世界。
之後電腦的發明使得整理龐大的資料不再是難事,社會科學的發展逐漸成熟,社會科學研究指出人類社會會自我組織與自我強化,例如,韓國人喜歡到韓國城,好與其他韓國人接近,等到那裡韓國人愈聚愈多,又會吸引更多韓國人搬去。而股票市場上漲,會激勵而吸引趨勢追隨者,最後引起股市泡沫化,等到達到社會科學所稱的「自我組織的臨界」,股市就發生崩盤了。
我們已經由物理學、生物學、社會科學與心理學的觀點來研究市場。但是有二種學科跟投資完全沒關係,卻又是最重要,就是哲學和文學。在股票市場能否獲利關鍵在於你是否學會好好的思考,才能避免混淆、噪音與模糊。哲學實用主義認為:「如果真理與價值取決於現世的實際應用,那麼隨著情勢變遷,或對於世界有了新的發現,則真理會跟著改變。」
科斯托蘭尼曾說:「投機者不是一本百科全書,但他必須在關鍵時刻觀察出關聯性,並作出適宜的處理。他不必知道太多,但要通盤了解。簡單來說,他必須是個思想家。」科斯托蘭尼曾說過,若他不當投機者,他也會想當個哲學家或音樂家。索羅斯原本第一志願是當個哲學家,因為當不成哲學家,才改當投機者。
文學有助於想像力,也就是找出隱喻,可能乍看之下有點奇怪,隱喻就是以不合常軌而具想像力的語言來傳達意義,可協助我們將概念轉換成模型。
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紅皇后告訴愛麗絲:「因為週遭景物一直向前移動,你要一直向前跑才能維持在原地。」這用在演化學上是指生物需要不停演化以維持物競天擇中的優勢,用在企業界求變的更是貼切,只要自得於現有的成功而不思改變的企業,將很快被競爭者超越。
建立思惟的交叉模型
查理.蒙格說:「投資人需要的,是在腦子裡形成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式構成的框架,然後將實際經驗和透過閱讀等得來的間接經驗,懸掛在這個強大的思維模式上。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加深現實的認知。」對那些願意去發現思維模型間結合的人,會有不尋常的報酬等著他們。
所以第一步你必須對每個學科基本原理有所認識,建立你的思惟的交叉模型,第二步找出穩喻,借用一個通俗的觀念來對比另一個較難理解的觀念,有助於掌握觀念中的複雜之處。所以你的模式愈多,表示你能解決複雜問題的工具也就愈多。
這也是為什麼在波克夏.哈瑟威公司的年度大會上,當查理.蒙格補充巴菲特的回答時,常會引用他自己最近讀過的書。乍聽之下,他所引用的內容似乎與投資並無關係,但經過解釋後,相關之處即豁然開朗。
例如,主修財務的學生只要多修一門生物課,一位悟性好的學生,或許就會發現,生物學的許多模式相當類似公司與市場會出現的模式。而多修一門心理學,就能了解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正常與異常行為的區別。
這就是交叉網思維模型的力量所在,且它的功能遠不僅止於「選股」這類狹隘的問題而已。
雷格梅森價值信託的基金經理人比爾.米勒,被許多人推崇為1990年代最成功的投資者,曾連續九年(1991到1999)擊敗S&P 500指數,並獲晨星十年來最傑出基金經理人的殊榮。他表示他仍不斷研讀物理學、生物學、社會科學,探索許多不同領域擷取洞見,從中尋找有助於精進投資的理念。
書中自有黃金屋
查理.蒙格說:「普通常識大致上是非常、非常簡單的,只涉及相當少的學科以及相當少的真正偉大的觀念,何況弄清楚這些其實很有趣。更棒的是,這種樂趣永不止息。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本身的經驗即可為證。」
「但是現今大多數人所受教育並不適當,有太多科系過份狹隘,只專注一隅,局限於本身的範疇內,無從協助學生注意到直正有教養的人所需的知識。其解決之道也很簡單:我們必須自修。」「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我認為好好閱讀別人已經精選出來的最佳著作,勝過自己坐著空想……,如果你帶著好奇的執著,用達爾文式的方法循序漸近,你會發覺實其並沒有那麼困難。你為自己收穫的豐碩而驚喜……不去吸收基本的普通常識實屬不智……你的生活將會更為富有,不只在金錢方面,也在許多其他方面,只要你去做。」
如同愛德華.威爾森在《融會貫通:知識的統合》一書中指出:「知識持續走向片段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混亂,並非真實世界的反映,而是學者們一手塑造的產物。」
結語
難怪彼得.林區說過:「大學期間,除了必修課,我盡量躲開科學、數學和會計等課程(這些是商業生涯的必要訓練)。我喜歡藝術方面的課程,加上一般的歷史、心理學和政治科學。我還選修形上學、知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等。現在回想起來,學歷史和哲學顯然比修統計學之類的學科更有助於股市的活動。」
到底是閱讀那些知識以獲得普通常識呢?查理.蒙格說只要閱讀經典名著即可,重點並不是數量的多寡,而是要從中擷取有用的模式。我在在黑暗中尋找鑰匙(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的文章中有列出書單,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書單當中的書,我能買得到的我都買了,所以我書架上的書,其實財經書籍只佔一半而已。
我覺得買一些經典名著的邊際效益最高,同樣300元你可以拿去看電影,但邊際效益可能不高,拿去買經典名著,邊際效益可能影響你一輩子,或者更長,因為能成為名著能成為經典表示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未來你兒子、女兒也可以看。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