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何時賣出(非常潛力股)

此書為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巴菲特也深受其影響,作者費雪,強調到處閒聊的方式,挖掘出具有潛力的成長型股票,此篇只介紹何時賣出。

我相信有三個理由,而且只有三個理由,才會出售精挑細選買進的普通股。對任何人來說,第一個理由很明顯,就是原始買進動作犯下錯誤,而且情況愈來愈清楚,某特定公司的實際狀況顯著不如原先所想那麼美好。這種情況要妥善處理,主要得靠情緒上的自制。在某種程度內,也要看投資人能不能坦誠面對自己。

普通股的投資有兩個重要特性,一是妥善處理能帶來厚利,二是要能妥善處理,必須有高超的技能、知識和判斷力。由於獲取這些近乎夢幻般利潤的過程相當複雜,所以買進股票難免犯下若干比率的錯誤。

幸好,真正出色的普通股,長期利潤足以彌補正常比率的錯誤造成的損失仍有餘。它們也應會留下很大的漲幅。如果儘早認清和接受所犯的錯誤,尤其如此。能夠這麼做,如有任何損失,應會遠低於買進錯誤的股票之後,長期抱牢產生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套牢在不利狀況中的資金,可以釋放出來,用於購買其他精挑細選的好股,而帶來相當大的利得。

投資人死抱很不想要的股票,寄望有一天能夠「至少打平」,因此損失的金錢,可能多於其他任何單一的理由。這事和我們每個人的自尊心有關,沒有一個人喜歡自承犯錯,使得投資錯誤的處理更為棘手。

應該賣出的第二個理由,隨著時間流逝,一家公司發生變化,不再和當初買進時相近,就應賣出它的股票。投資人必須一直提高警覺的道理便在這裡。這可以說明為什麼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時,時時密切注意該公司相關事情的發展,十分要緊。

一家公司經營每下愈況,通常出於兩種原因:不是管理階層退步,就是該公司的產品不再像以前那樣,市場可望逐漸擴大。這些事情一發生,則不管股市大盤看起來多好,或資本利得稅多高,都應立即賣出受影響的股票。

第三個賣出的理由,也就是大好投資良機千載難逢。從進出時機的觀點來說,它們很少在剛好有資金可以投資時找到。如果投資人有一筆錢能夠投資相當長的時間,並且找到難得一見的好股,可以投入資金,那麼他很有可能把一部分資金或全部資金,投入他相信成長前景美好、管理良善的公司。

不過這家公司的平均年成長率,和後來發現,看起來更有吸引力的另一家公司預期中的成長率比較,相形失色。在其他一些重要層面上,已經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看起來也望塵莫及。

但隨時準備賣出某支普通股,希望資金轉入更好的股票的做法,有待商確。整幅畫面中,某些重要因素遭誤判的風險永遠存在。萬一發生這樣的事,換股操作可能不如原先預期那麼好。所以說,賣出相當令人滿意的持股,轉進更好的股票之前,有必要十分小心謹慎,設法準確評估整個情勢中的所有因素。

走筆至此,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看出一個基本的投資原則。大體而言,似乎只有少數成功的投資人才瞭解這個原則:一旦某支股票審慎挑選出來,而且歷經時間的考驗,則很難找到理由去賣它。

可是金融圈仍不斷提出建議和評論,列舉賣出優異普通股的種種理由,最常見的理由,是相信整體股市某種幅度的跌勢呼之欲出。理論上,投資人再賣出持股後,應在即將出現的跌勢之後買回。但是這無異於事先假定投資人知道跌勢何時結束。

我看過很多投資人,因為憂慮空頭市場將來,而脫售未來幾年將有龐大漲幅的持股。結果,空頭市場往往未現身,股市一路扶搖直上。空頭市場果真來臨時,從沒看過買回相同股票的投資人,能在當初的賣價以下買得。通常股價實際上沒跌那麼多,他卻還在苦苦等候股價跌得更深,或者,股價的確一路下跌,他們卻因憂慮別的事情發生,一直沒有買回。

我相信,投資人只應購買傑出的公司,若公司持續傑出,則最好不要賣出。它們的運作方式,用下述假設性的例子,或許說明起來最清楚明白:

設想你大學畢業那一天,剛好這一天,班上每位男同學急需馬上用錢,每個人都向你提出相同的交易方式。如果你肯給他們一筆錢,金額相當於他們開始工作後十二個月內總收入的十倍,則在他們的餘生,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會交給你!但你手上的錢只夠給三位同學,所以這時,你要決定選誰的推理過程會很像投資人運用良好的投資原則選擇普通股。

最後,你會選出三位同學和他們達成交易,因為你覺得他們未來的賺錢能力最強。十年過去了,三位同學中有一位表現十分突出。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一再獲得擢升。公司內部已有傳聞,說總裁屬意他,再等個十年,很有可能接任總裁的寶座。到時,這個職位將帶來很高的薪酬、認股權、養老福利給付。

這種情況下,一向建議人們賣出「漲過頭」的超級好股,獲利了結、落袋為安的股市報導作者,看到別人同意給你六倍於原始投資金額的價碼,買你和同學的合約,會怎麼說?如有人建議你賣出這份合約,轉而和另一位同學締約,而他的年收仍和十年前剛踏出校門時大致相同,你一定覺得,提出這種建議的人該去做腦部檢查。(財務上)成功的同學收入已經增加,而不成功的同學未來增加的空間仍大,這樣的說法可能相當愚蠢。如果你對自己的普通股認識一樣清楚,則我們常聽到賣出好股的許多論點,也一樣愚蠢。

你可能認為,這些話聽起來的確有道理,畢竟同學不是普通股。但發行普通股的公司,可以甄選優秀的管理人才,訓練這些人才瞭解公司的政策、方法和技術,以保留和傳承公司的活力好幾個世代之久,不像人有一定的天年。

本篇文章或許可以歸納一句話:「如果當初買進普通股時,事情做得很正確,則賣出時機是,幾乎永不會來到。」

結語
如同,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按兵不動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明智的行為,就像是我們或其他經理人不可能因為謠傳聯準會可能調整貼放利率或是華爾街那幫土匪大幅改變他們對股市前景的看法,就決定把旗下高獲利的金雞母賣來賣去一樣,我們也不會對擁有部份所有權的好公司股票任意出脫,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的祕訣與取得百分之百的子公司的方法沒有什麼兩樣,都是希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取得擁有絕佳競爭優勢與才德兼備的經理人,也因此大家真正應該關心注意的是這些特質是否有任何改變。」

以前何時賣出一直是我的罩門,由其是那些買進後就下跌的股票(拉不下臉賣掉),擺了好幾年,最後賠了很多。但自從我的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追蹤一百多檔股票後,這個罩門消失了。因為以前認識的股票不多,不會貨比好幾家,所以只好寄望有一天能夠「至少打平」。現在我會比較那支的機會比較好,而賣掉我之前看錯的股票。

曾經姊姊的同事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現在你賣掉經營衰退股價下跌的股票,日後難到不會經營好轉,股價又漲回嗎?」我回答:「當然會發生此種情況。」

但我回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你發現一支股票去年才賺1元,而這支股票剛公布的第一季財報EPS就為1元時(第1季就賺1元,全年很有可能賺4元),那你是要等你那支衰退的公司,再度起死回升,還是把它賣掉,轉買這一支?」

這種機會成本,人人都知道,只是一般散戶,作功課的不多,沒辦法貨比好幾家,只好不賣也就沒賠的鴕鳥心態。

考試要得高分,一定得用功才行。同樣的我覺得投資股票也不例外。買了某支股票後,不一定要長期持有,但一定要勤做功課。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