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折舊:巴菲特無法忽視的成本

所有的機器和建築物長久下來終究會損壞,這樣的損壞在損益表上被提列為「折舊」。基本上,在特定年度之中的折舊金額,相對於該年度的收入而言,是一項成本。其中的道理在於:資產折舊的金額,可說是在該年度為了創造收益所從事之業務活動的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XYZ印刷公司購買了一部價值一百萬美元的印刷機。這部印刷機的使用年限是十年。由於使用年限是十年,國稅局不會讓公司在購買的第一年就提列整個一百萬美元的支出。公司必須在機器使用的年限期間逐步提列這項支出。

基於十年的使用年限,以及初期一百萬美元的成本,表示XYZ公司的這部印刷機每年會折舊十萬美元。折舊是公司經營時一項確確實實的成本,因為未來有朝一日,這部印刷機將需要汰換。

購買這部印刷機,將會使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減少一百萬美元的現金,然後在「廠房與設備資產」這一欄增加一百萬美元。在接下來的十年當中,公司會在損益表上每年提列十萬美元的折舊。在資產負債表上,「廠房與股備資產」的這一欄每一年會減掉十萬美元,在「累積折舊」這一欄則會加上十萬美元。

至於公司購買印刷機實際現金支出的一百萬美元,則會出現在現金流量表上,提列為資本支出。在此要強調的是,公司購買印刷機的一百萬美元支出,並不會在購買的那一年提列,而是在損益表上提列為「折舊」項目,以十年的時間每年攤銷十萬美元。

華爾街的金融專家想出很厲害的一招:EBITDA,意思是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之前之獲利。對於這種重新計算盈餘的行為,使得公司的現金流量可以承擔更多的負債,以便從事融資收購之類的活動,賺取暴利。

巴菲特認為,華爾街這些聰明絕頂的傢伙大玩EBITDA,卻忽略了這部印刷機終究會毀損的事實,也就是十年後公司必得再花一百萬美元買一部新機器。可是現在公司已經因為融資收購而背上沉重的負債,到時候說不定沒有能力再撥出一百萬美元買一部新的印刷機。

巴菲特認為「折舊」是一種相當實際的支出項目,應該納入所有盈餘的計算之中,否則就只是暫時欺騙自己,誤以為公司賺的比實際上多,而投資人是無法靠著幻覺致富的。

巴菲特發現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其折舊占毛利的比率,比身陷激列競爭的公司來得低。例如,可口可樂的折舊占毛利百分比一直維持在6%左右,箭牌口香糖同樣也是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業者,此比率大約為7%。寶鹼同樣是巴菲特長期以來的最愛,此比率大約為8%。通用汽車則正好相反,它處身競爭激烈的資本密集產業,折舊占毛利百分比介於22%至57%之間。

任何支出都會令公司的毛利受到侵蝕。巴菲特認為,最好選不用投人太多資本支出,就能創造很多利潤的企業。

折舊可在損益表中找到,如下圖:

結語
在《財務自由的講堂》這本書中有提到通常折舊分布在「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兩大類支出項目內,但若以台灣的電子代工或零組件製造業來說,大多數的折舊都被歸類到銷貨成本(或營業成本)的項目下,也就是折舊高低決定了營業毛利的高低。若折舊金額過高,會侵蝕一家公司的營業毛利,當然也它帶地影響營業利益和稅後淨利。

所以一家公司公布其當月營業收人成長時,其損益表最後一項的EPS,難到道就一定能與月營收呈現正相關或等比例的增加嗎?

影響一家公司EPS的重要關鍵,不是只有營業收入或匯率變動,其實折舊更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判斷依據。

但到底多少折舊是高、多少是低呢?我們可以計算折舊負擔比率,就是營收當中有多少比例是要去攤提折舊,換句話說,就是折舊費用會吃掉多少營收。

折舊負債比率=當期折舊÷當期營收

最好把該數據和毛利率或營業利率做個比較。例如,勝華2012年第1季折舊負債比率為7.12%看似很低,但其毛利率才4.91%。台積電折舊負債比率為20~28%,足足是勝華的好幾倍,然而台積電的毛利率高達40%以上。用句台語俚語來形容勝華的折舊:「沒那個卡伸(肛門的台語),別吃那瀉藥!」也正因如此,勝華近年來呈現連續虧損的狀況。

近年來有幾個產業(即四大慘業),如觸控、面板、太陽能與LED,當中多數的公司都陷入了「過度投資」的窘境,設備廠房投資越龐大,代表未來背負的折舊壓力越大。而折舊太多通常會影響到淨利,自然會連帶影響股價的表現。

有關折舊費用可直接查詢現金流量表裡的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中的折舊費用:
※可到公開資訊觀測站→財務報表→採IFRSs後→簡明報表→合併/個別報表→現金流量表中查詢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164sb05

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中折舊費用是正數(並非負數,即流出),因為折舊並不會使現金減少,但是也不會使現金增加。它叫做,不使用現金的損益項目,會在計算淨利時將之扣除。

※參考資料巴菲特的真本事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