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市場的隱喻溝通(從躺椅上操作︰交易心理學)

本書目標,協助交易者採用心理醫生接觸受治療者的方式,去接觸本身的操作。作者將這種方式稱作「從躺椅上操作」,意思是學習將你的想法、感覺、衝動和行為型態當作市場資料去運用。本篇只介紹「市場的隱喻溝通」。

溝通和隱喻溝通之間的不同,是心理學上持續討論的主題。溝通是指人所說的事情——他們所指的意義。隱喻溝通是指伴隨溝通而來的身體語言——人如何說某些事情。隱喻溝通會影響我們聽到什麼。

一個人的溝通和他或她的隱喻溝通之間的差異,會產生許多不調和的現象。打個比喻,從網路交友網站,剛開始,雙方在網路上經常交換生活上的細節,他們似乎遇上願意傾聽心聲和關心自己的對象,兩情相悅之餘安排了見面。

可是,兩條相交的線,卻在這之後開始分道揚鑣。

線上媒介移除了人和人互動的大部分隱喻溝通成分。上網聊天,判斷不出對方的語氣是不是抑鬱消沉,外表是不是蓬頭垢面,眼神是不是閃爍不定。你在網路上想像的那個人,跟你實際見面的那個人大不相同。男女之間來電的感覺,大多起於彼此對隱喻溝通產生的反應。

操作的隱喻溝通
在市場上操作時,卻不理解隱喻溝通,成功的機率和線上交友差不多。市場如何做,和做了什麼一樣重要。例如,某人用上很好的計量模式,分析市場時,把所有的上漲和下跌都一視同仁,這種方法,可以找到市場溝通的訊息,卻看不到隱喻溝通,就相當於閉上眼睛和人談話。

不妨想像兩張類似的五分鐘條形圖:第一張畫出一天之內市場從A點漲到B點,漲勢穩定和有趨勢性。第二張走勢圖也畫出市場在一天之內從A點漲到B點,但是漲勢忽上忽下,有時買盤被大量的賣盤壓過。這兩張圖,市場溝通的內容都一樣,隱喻溝通卻不同。

第一張圖的市場,效率相當高:它一整天所走的距離,大致上等於每五分鐘所走的距離的總和。第二個市場則缺乏效率:它在中途繞了一大段距離。它意味著主趨勢遭遇重大的干擾。效率——一段時間之後所走的距離,相對於那段時間之內所走距離的比率——下降之後,往往是趨勢的改變。市場和河流、人一樣,起初走得既直又快,最後則是靜靜迂迴前進。

同樣的,如果你把市場想成是一座工廠——有投入和產出的一個生產系統——那麼你可以針對投入和產出的關係,問一些有意義的問題。這是市場十分重要的隱喻,就和人一樣。在某種股票漲跌強勢水準,大盤會上漲。接著,突然之間,盤勢有了變化。正漲跌比率不再推高股價。即使指標處於強勢,價格走勢轉而走平。市場工廠不再展現效率;它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取得相同的產出。對市場和對情緒消沉的受治療者來說,這是前頭有麻煩的潛在領先指標。

相反的,市場可能下跌幾天,反彈,然後遭到一波新賣壓,如紐約證交所(NYSE)TICK所示(TICK是指下跌股票檔數相對於上漲股票檔數)。但是這波賣壓湧出後,絕大多數股票並沒有跌到新低。市場的向下跌勢失去效率。這個細微但有意義的隱喻溝通,領先大量股票上漲出現,即使在盤中也一樣。

擅長解讀行情數字的人,投入很多時間,沉浸在市場裡面,所以能在趨勢發動前,看出動能、加速、波動性的細微變化。場內交易員似乎更是如此。

交易者在螢幕上看到的東西,就是市場和他們對話。和心理學家一樣,交易者必須注意溝通的語氣和速度,不能只看字面上的意義。

下面就是注意隱喻溝通的一個簡單例子。市場連續大跌兩三天,絕大多數的股票都跌到好幾天以來的低點。隔天,市場依然開低。也許一些名嘴看到盤勢明顯轉弱,會發表評論,而助長跌勢。但是這天早上大盤下跌,和過去幾天有些微的不同。紐約證交所綜合指數TICK——每一刻的下跌股票檔數相對於上漲股票檔數——仍然遠高於以前的低點。一或多種類股指數甚至在上午的跌勢中展現抗跌性,表示市場存有強勢區。

許多交易者沒有讀出市場的隱喻溝通。他們就像凡人那樣,只在自己看到的事情裡尋找型態——意義上的蛛絲馬跡。一旦某件事情發生兩三次,交易者便可能視它為有效型態的一部份。當他們經歷市場的跌勢達數天之久,正常的人性期望,便是預期跌勢會持續下去。

留意市場的複雜性
市場的型態,可能比交易者描述它們所用的語言更加模糊——更細微和更複雜。於是,描述操作和描述人的臉孔很像。雖然我們的描述可能捕捉眼睛形狀的大致輪廓、皮膚的顏色等等,卻不可能完全捕捉人的外觀。同樣的,試著用「頭肩型」、「雙重頂和雙重底」、「上升楔型」,可以捕捉價格走勢的大致輪廓——也就是我所說的市場的溝通——卻很難說明價格走勢發生的情境背景(隱喻溝通)。

從語言相對於市場走勢之粗糙,可以看出,要脫離這種兩難,答案不在於找到更好的指標、走勢圖型態、或者技術面方法。所有這些,就像知名寓言故事中,盲人摸象後對象的描述——近似的描述,不能捕捉全貌。

交易者最好的操作,反映了他們的隱性知識,如同佛語中的開悟。或者真正的操作大師可能也存在內心,存在隱性的知識層次中。

結語
我對市場的隱喻溝通沒有特別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我是基本分析派,所以對於股票市場我總是採取被動的方式因應。作者在書中說明他是個偏向技術分析且屬於短線操作者,所以看出市場的隱喻溝通對他來說就顯得很重要。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