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資人都喜歡從年報中分析出較好的公司,或利用程式設定條件,篩選財務比率較優質的標的。但買進股票之後,常會發現報酬率並不如預期,這是為什麼呢?本篇除了將說明原因之外,還會教你如何提升投資報酬。
巴菲特自傳《雪球》書中有提到,葛拉漢上課時會運用各種巧妙、有效的教學技巧,訓練學生獨立思考,這也是他個人典型的思考模式。例如,他會提出成對的問題,學生會以為自己知道問題的答案,但後來才發現自己沒答對。
現在我們也來上一堂葛拉漢老師的財報課,看看跟你們之前上過的課有什麼不同。葛拉漢在課堂上舉出了兩份財報,並要求學生給出評論。模擬如下圖:
這題看來並不難,第一家公司的財報情況非常糟糕,第二家則很好。所以若要投資的話,應該要買財報較好的第二家公司的股票。但最後葛拉漢給出的答案讓學生大感驚訝,葛拉漢說:「其實這兩份財報都是同一家公司,是處在不同時期的狀況。」
葛拉漢這個考題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財報只是特定時刻的一張快照,當你買進「好」的第二份財報公司的股票,但之後變成「不好」的第一份財報時,你會賠大錢;同樣的道理,當你買進「不好」的第一份財報公司的股票,但之後變成「好」的第二份財報時,你會賺大錢。
我再舉另一個例子,說明當中的意函。有兩家公司,一家稱為90分公司(代表財報90分),另一家稱為60分公司(代表財報60分),如下圖(其數據為EPS和股利):
假設這兩家公司的配息率都一樣(80%),因為90分公司財報較為優秀,所以2001年以本益比20倍的價格買進(10×20=200),2010年以本益比20倍的價格賣出(10×20=200)。因為60分公司財報較為不好,所以2001年以本益比10倍的價格買進(1×10=10),2010年以本益比10倍的價格賣出(5.16×10=51.6)。我們來計算一下這兩家公司10年內的投資報酬率如何(包含領到的股利)?
- 90分公司:((200+80)-200)÷200=40%
- 60分公司:((51.6+20.77)-10)÷10=624%
這個計算出來的結果,出呼大家的意料之外。其實2001年你買進財報差的60分公司的股票,10年後的投資報酬率,反而大勝買進財報優秀的90分公司的股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下財報好壞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未來的成長趨勢。這也是我個人並不建議透過程式設定條件來篩選股票的原因,如下圖:
因為無論那個年度,篩選的結果都會是90分公司比較好,你必須等到若干年後,60分公司的財報評估進步到90分,你才會篩選得到,但為時已晚60分公司的股價也變貴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接下來我就要介紹「選股的訣竅」。我們參考《巴菲特的繼承者們》這本書中所提到一個故事:當威利家具公司的經營者比爾.柴爾德想把家族事業賣給巴菲特時,問他希望我怎麼做,巴菲特說:「寄給我最近3年的財務報表,還有公司的簡單歷史,我會回電話給你。」
巴菲特甚至說:「我有時會看過去好幾10年的數字,這樣一來,什麼是趨勢、什麼是短期現象就很清楚。」但是假設以一家公司需要閱讀過去10年的財報,那麼10家公司豈不是就要閱讀100份財報嗎?我想沒人能做到巴菲特這樣的程度(包括我自己)。沒關係,我的方法較為簡單,只要持續記錄一組重要統計數據,如下圖(其數據為台積電公司):
我們只要觀察個股過去10年,能提升公司價值的重要數據即可:
- EPS(每股盈餘):是否持續成長。
- 營收:這是成長的源頭,由它所帶動的盈餘成長,才是可靠的。
-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它代表公司創造現金的來源,呈現穩定的增長,才是貨真價實。
- 每股淨值:這是判斷管理團隊提升企業價值的關鍵。為了防止盈餘成長是來自會計手法,所以一併觀察淨值是否也一樣成長。
若這些數據都呈現成長的趨勢,其實就不用管其它財報的細微末節,因為只要它持續的成長,將來財報的情況都會逐漸改善。剩下的只要評估價格合理,就可以買進。
彼得.林區有句名言:「你無法從後視鏡中眺望前方。」所以當你買進該股票後,還要持續追蹤每月營收和每季的EPS是否持續成長,若持續成長則不要賣出。如下圖:
如同2013年我以101元的價位買進台積電之後,就一直持有到現在。最後,我以《超級績效》此書的作者傑克.史瓦格所說的話來做個總結:
「千萬不要只因為『名氣』而愛上那些價格大跌的股票。如果我們所挑選的候選股,不僅具備傑出的盈餘表現,還展現出強勁的銷貨數字,找到超級強勢股的機會就會大增。」
※《本文轉載至Sunny愛Money理財專欄》
https://www.etf168.com.tw/etf168/Article/Article?articleID=817&utm_source=wawa
此篇文章是我特別為新網站「Sunny愛Money」所寫的理財專欄。我覺得「Sunny愛Money」網站規劃的不錯,讀者可以點進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