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投資最大的風險是無知(大師之路:上班族無痛理財,魔幻取金旅程)

巴菲特說:「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是沒有意義的。」若你已對投機感到絕望,不妨試試另一條路。此「大師之路」旅程的前半段將講述我從大師身上學到哪些技能?後半段將說明我如何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本篇只介紹「投資最大的風險是無知」。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曾說:「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自己當老闆,我不要別人指使我做事。每天都能做我想做的事,對我來說很重要。」

上述這段話引述自巴菲特的自傳《雪球:巴菲特傳》(The Snowball: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當時巴菲特才10歲(突然想起自己10歲時,到底在幹些什麼呢?)巴菲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體悟,可能是小時候被祖父苦毒(台語)。因為他小時候常在祖父的雜貨店打工,工作很辛苦卻只獲得少少的零用錢。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學習投資股票了。

反觀我投資股票的時間其實非常晚,真正接觸股票投資還是在我進入職場工作之後。那時我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二個和尚的故事〉,原文網路上都找得到,但作者已不可考,內容大致如下:

有二個和尚分別在兩座山上的廟裡修行,他們時常會在山下溪邊挑水時遇到,久而久之就成為好朋友。但突然有一個月了,左邊山上的和尚都沒下山挑水,於是右邊山上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過去探望他一下。」

當他到達左邊山上的廟前,看到他的朋友大吃一驚,因為他的朋友正在打太極拳一點事也沒有。於是他詢問他的老友,為什麼你都不用下山挑水了呢?

左邊山上的老友,跟他說:「過來,我帶你去看。」

他的老友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一有空就在挖這口井,如今已被我挖出井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這個故事帶給我的啟示是,挑水就像是工作,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那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所以為了日後能夠從事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我也必須要開始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那我到底要用什麼方法呢?

後來,我看到一本書,書名叫做《富爸爸.有錢有理》(Rich Dad’s Cashflow Quadrant:Guide to Financial Freedom)。書中提到一般人的收入可分成四個現金流象限,如下圖:


我們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其實都是學習將來如何當個企業裡的雇員(E),而當個雇員就代表著你必須一直替別人工作才有薪水可領;或者你可以脫離公司的束縛,當個自行接案子的自由職業者(S),雖然你只要多接案子,你就會變更有錢,但同樣的,若沒案子接,你就會喝西北風。所以在這個現金流象限的左邊,這些收入都是屬於「主動收入」。

除非跨越現金流象限的右邊,例如你自己創業當老闆(B),聘請專業經理人幫你管理公司,那你就可以不用上班,如同擁有一部賺錢機器;亦或者你可以當個專業投資人(I),讓錢生錢,這樣的你同樣可以不用上班。

因為我沒有一個富爸爸,更不可能成為企業的所有人,所以唯一的機會就是成為一個投資者。於是,就在我開始踏入職場上班的第一年,我就開始存錢買股票了。

小說家菲利浦.羅斯(Philip Roth)曾說過一句話:「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裡,任何小說家的想像力,在次日早上的報紙面前都倍顯無力。」而一開始投資股票的我也一樣,完全被報紙的財經版、電視的股票節目和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所吸引。

我還記得當時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每當講解股票時,總是會把股票名稱給遮住,除非加入會員才能知道。有一次同事還熱心的告訴我,經過他仔細研究後,終於破解投顧老師說的是哪一檔個股,而他已經跟著買進股票了。

我就是這樣到處跟風和尋找明牌,卻不知早已誤入歧途。有一次我參加同學的婚宴,某位同學跟我大談股票經,說起他們公司的主管們都在買進某家大型企業子公司的股票。而由於近期就連《華爾街日報》都在報導這家子公司的近況,我覺得可信度很高,於是就跟著買進,就連之後即使股價下跌也持續加碼⋯⋯。

但後來的發展並未如此美好,更慘的還在後頭,就是那家某子公司因債務過高而宣佈下市,我即使要賣股票也賣不掉。後來合計算算,這單交易至少讓我大賠了20萬元,這對於剛入行的菜鳥來說,真的是一大筆錢了。

後來經過自我反省,我理解到自己對於投資股票所應了解的知識實在太貧乏。如同巴菲特所說:「投資股票最大的風險是無知。」於是我開始認真的找相關財經書籍來看。

我無意間發現了一本書叫做《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買股票,而是藉由大量的閱讀,產生思維交叉模型的「交叉網投資理論」,其實就是指查理.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所提倡的「多元思維」的應用。

於是我看了非常多大師的書,像是與投資股票相關的有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華倫.巴菲特、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Stanley Marks)、傑西.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約翰.馬基(John Magee)、彼得.林區(Peter Lynch)、約翰B.聶夫(John B. Neff)等。非投資相關的有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凱因斯、查理.蒙格等(族繁不及備載)。

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我也是,至今看過的書(投資與非投資)已超過800本。此書《大師之路》正是我探索投資大師的學習之旅。

前些年投機之風盛行,巴菲特就頻頻批評羅賓漢(Robinhood)投資平台引誘用戶參與投機,讓股市變賭場。查理.蒙格也一再警告比特幣是毒藥。但換來的卻是嘲笑他們已經老了,跟不上時代。而如今都一一應驗,許多羅賓漢用戶出現鉅額虧損,連加密貨幣平台也爆發破產倒閉潮,再也沒有人批評巴菲特和蒙格了。

有一天我在濱海步道跑步時遇到很久沒見的同學,他是一位眾人欽羨的人生勝利組,就是台清交研究所畢業後,直接進入台積電的高材生。我們閒聊到股票時,出呼我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說因為受不了投機過度,後來直接把證券帳戶給關閉了,從此不想再碰股票。而我則告訴他,我剛開始投資股票也一樣,只是我後來改走了另外一條道路。他問起了那是什麼路?⋯⋯

若你也正對投機感絕望,想試試尋找另一條出路,可跟著我重新走一趟這個《大師之路》的旅程。旅程的前半段將講述我從大師身上學到哪些技能,後半段將說明我如何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最後,容我們再次聽一聽巴菲特對投資者的叮囑:「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是沒有意義的。」

結語

每當有人詢問我股市明牌時,我都回答:「我不買明牌,因為明牌太貴了。我只買便宜貨。」因為我也是過來人,當過韭菜,以為買的是「明牌」,最後變「冥牌」。

但我不買明牌,並不代表我的投資組合中沒有明牌。

例如,今年受惠於先進封裝題材的台星科(3265),目前股價為88.2元(2023-10-17)。我是去年(2022年)就買了,買進的價位為49.85元。

以及,今年上半年受惠於台電的「電網韌性強化」題材的中興電(1513),目前股價為100元。我是2021年就買了,買進的價位為48.3元。

還有,今年爆紅的AI類股勤誠(8210),目前股價為220元。我買的更早是在2018年,買在45.2元。

其實,我買進的許多股票,當年都不是明牌,只是透過我書中介紹的評估技巧,就這樣買進而已。

所以,投資並不要跟著韭菜一樣瘋明牌,看看其它被冷落的類股,風水總是會輪流轉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