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稀有資訊價值高(社會菁英必備的數學素養)

面對現代資訊、金融社會各式各樣的數字轟炸,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和資訊統計工具,以簡馭繁、排除雜訊、擺脫偏見,從數據中獲得洞見,這才是各行各業的社會菁英,都應當具備的數學素養。本篇只介紹「稀有資訊價值高」。

2020年2月23日,美國的CBS新聞發布了一項有趣的民調結果。這次調查並未詢問選民秋季的總統大選會投給誰,而是請他們預測哪位候選人會勝選。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機率評估問題,但兩黨支持者的預測卻截然不同。

90%的共和黨支持者認為川普「必定或很有可能」連任,但僅有三分之一的民主黨支持者持同相的觀點。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這正是同溫層的一個絕佳例子。例如,如果你在臉書上看到很多朋友都發文支持川普,那你有可能因而評估川普會勝出。

所以,若是同溫層效應導致選民確信選舉結果必定出了錯,就可能帶來許多危機。因此,瞭解人們接收到關於世界狀態錯誤資訊的問題如何產生,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樣看來,我們所說的資訊到底是什麼?要如何量化資訊呢?這就要追溯到天才向農(Claude Shannon)的研究,向農在1948年發表的論文,就建構起全新的研究領域——資訊理論。

向農利用「熵值」量化不確定性的方法,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熵值」還有更多特性,對於瞭解世界來說十分重要。其中一個重點在於,「熵值」它告訴我們收到訊息時的意外程度,這也對應到閱讀訊息時可以額外得知多少資訊。

例如,相較於得知一連串丟偏差硬幣的結果「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反正正正正……」,得知丟公平硬幣的結果「正反反正反正反反……正正」,能夠獲得更多原本不知道的資訊。基本上,我們早就知道丟偏差硬幣大部分的結果都會出現正面,因此大部分接收到的資訊我們早已了然於胸。

另一種思考方式是:我們從稀有事件得到的資訊,遠超過從常見事件得到的資訊。1938年活捉到腔棘魚的漁夫(腔棘魚是一種公認早已滅絕的魚類,僅有透過化石研究而得的資訊),改變我們對這世界的認知程度,遠遠超過昨天在北海抓到鯡魚的漁夫。

雖然正如同字面上的定義,稀有事件無法像常見事件一樣經常發生,但每當稀有事件發生時,相對就能獲得非常多的資訊。

向農還指出,在所有條件相同下,兩則真正獨立的連續資料,能提供我們最多資訊。假設其中一則資料含有1位元資訊,而另一則資料也含有1位元資訊。如果兩則資料獨立,則總共能獲得2位元資訊。但如果兩則資料並非獨立,例如,來自相同地區連續兩天的資料,由於其中部分資訊「重疊」了。因此整體來說,得到的資訊量會小於2位元,整體資訊量小於個別資訊量加總。

也就是說,獨立資料的資訊位元可以直接加總,因此獨立資料能提供最大資訊量。另一種思考方式為:如果資料之間並非獨立,得知第一個資料點後,相較於完全獨立的資料,從第二個資料點中得到的額外資訊會更少。某些會讓我們意外的資訊已經不復存在。

向農的不確定性與資訊等相關數學公式,另一個能幫助我們的地方,就是提出了接收媒體資訊的某些原則。許多人都已經意識到同溫層十分危險,同溫層指的是一群擁有類似想法的人,藉由互相交流意見,更進一步強化彼此的信念。

當然,上述原則一般來說,也能應用在資訊來源的選擇。如果希望閱讀的內容能夠吸收到最多資訊,向農告訴大家,點開已經十分熟悉、完全知道內容會提到什麼的專欄作家文章,根本毫無意義。這些文章的熵值接近零,而大家也幾乎無法從中得到更多資訊。

在推特上選擇追蹤對象的狀況也相同,大家可以想想看,追蹤一位觀點從未改變,或者和你大部分追蹤對象的觀點都相同的人,有可能得到新資訊嗎?從向農資訊理論的觀點來看,這個追蹤對象身上,基本上幾乎擠不出新資訊。

反之,我們應該尋找能提供有意義新資訊的專家來追蹤。這並不代表這些專家說的永遠正確,幾乎沒人敢聲稱自己從不犯錯,但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群彼此的思考方式真正獨立、並且經常能提供專業知識和正確見解的專家,就有很大機會接觸到原本不會注意的更多意見和觀點。

只要大家有一定的判斷力,就能夠釐清這些觀點,並決定在目前的狀況下,哪位專家的觀點最為正確。設想看看,一組並未做出真正獨立猜測的群眾,情況有什麼不同?如同在一組100人的群眾中,有99人的意見都以特定專家的觀點為依據,則這100人的加權平均,很可能會十分接近那位專家的觀點。

因此,若接收到的媒體推播過度集中於單一人士或特定群體的觀點,往往會對新聞做出過度反應,而狹膉的觀點也更容易造成誤解或扭曲。此外,如果簡略根據在媒體推播中,看到特定意見出現的次數,來衡量這些意見表面上的熱門程度,也很容易會對社群媒體以外的世界如看待議題,產生偏差觀點。

雖然以上所說的,可能只是真實狀況的簡略模型,但很值得大家思考看看,是否為自己營造了過度受到少數人觀點影響的社群媒體推播環境,或者真正接觸了多元化意見。當然,向農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已經告訴我們,嘗試獨立思考、或在做出決定前盡可能聆聽更多人的想法,確實有益無害。

結語

投資人在選股上,什麼樣的資訊對你來說,反而更具價值呢?從向農的資訊理論可得知:你原本就不瞭解的資訊(跳出同溫層),而且大多數人也不知道的資訊(冷門)。

所以,在我的投資研討會上,為了防止同溫層效應(選股的資訊都集中在某個專家),我特別規劃請學員也推薦一支個人的私藏股。

例如,2021年的投資課堂上,有位學員推薦了(我也不知道的)個股正淩(8147),當時股價才48.95元。於是隔年(2022年)我就納入資料追蹤,目前股價已經來到123.5元(2024-4-9)。

還有,去年(2023年)有位學員推薦了鈊象(3293),我就特別提醒,這支股票的基本面很賺錢,且「未來一年便宜價」也很高(殖利率超過6.25%)。當時鈊象(3293)的股價為575元。

而鈊象這支個股,原本今年我也要放入資料追蹤,但已被高股息ETF(00940)提早一步的納入成分股了。然而,在今年00940已經過熱的情況下,鈊象目前的股價已經上漲到1,100元(2024-4-9)。所以我就暫不放入資料追蹤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