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葛拉罕.萊斯(George Graham Rice,1870-1943)股票詐欺犯,大家稱他為「華爾街豺狼」。第一代華爾街之狼、影響美國證交會成立,美國詐騙藝術黃金年代的頂尖人物,見證掏金熱下,大美國的金錢狂熱!本篇只介紹「股市造浪者」。
我已經掏心掏肺嘗試不同廣告方式將近兩年,也就是說,已經為礦業股票推廣者開設了一家廣告代理公司,並用他們的錢學到了這門生意的道理。我已經度過了實驗階段,現在我挑出幾個感興趣的重點,能讓我在實際操作中直接訴諸對的人。
我下定決心,如果一個廣告無法說服有頭腦的人,我就決不讓這支廣告從辦公室發出來。我斷定,如果我的論點能說服擔任要職的人,那肯定也說服得了普羅大眾。我把我的想法綜合成以下精華:
永遠不要跟蠢蛋爭辯,無論他們有多容易把手中的錢交出來。把你的精力放在有想法的人身上,然後說服他們,隨後那些沒有想法的人就會趨之若騖。
這項原則也適用於生成廣告的論點。但廣告的標題是根據完全不同的原則構建的。也就是說要非常非常正面積極。聖經是我的榜樣。聖經的用語總是「是」或「以前是」,「你應該」或「你不應該」,而且聖經很少解釋原因。
所以,標題的優勢在於它的正面與積極。邏輯告訴我,我應該用大型、顯眼廣告展示的文案標題表達非常正面、積極的陳述,小寫的論點則用來說服有頭腦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要不斷用大膽的文字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分析才是讓有想法的人信服的最後手段。
在選擇登廣告的媒體時,也需要更加小心。理論上,那些未曾在新聞專欄發表過紐約證券交易所、波士頓證券交易所、鹽湖證券交易所或舊金山證券交易所的礦業股票報價的報紙千萬不能登。畢竟礦業股票的交易已經流行一段時間,可以吸引固定的追隨者;而且比起來未進行過投機事業的人,具有某些程度礦業股票投機經驗的人更容易被吸引。
之後的廣告都是按照這個路線進行。我的「流浪犬」促銷廣告雖然也走這路線,但並沒有讓大眾如癡如醉,我之後會解釋原因。後來,當沙利文信託公司發展壯大,我去了東部了解越來越多的有關鐵路、工業和礦業股的大型華爾街促銷遊戲的內部機制時,我發現我的宣傳原則與華爾街普遍接受的水準相當。
華爾街的強大力量確認了一個事實:愚蠢的人擁有很多錢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現代成功的促銷者(不管地位高低,誠實與否)應該鎖定的獵物。
一知半解是件危險的事情,有些人以為自己見多識廣,那是因為他在自己企業的舒適圈當中累積了很多錢,但在當代成功的千萬富翁華爾街金融家眼中,這種人不過就是白老鼠而已。
誠實的促銷者不但要鎖定自以為參透道理、但其實沒有參透的人,也要鎖定真的參透道理的人。促銷者一定要能夠吸引這兩個階層的人,因為在下手買股票的人當中,前者與後者的比例大約為一千比一。
總之,「聰明人」每投入一塊錢到投機遊戲中,「不聰明的人」就會投入一千塊,這一千塊也被認為是愚蠢的投資。
例如,我引用《內華達州礦業新聞》那期的參議員訪談內容:
「敢問您如何估計戈德菲爾德集團的最終收益?」
「從現在起三到四年後,集團將成為更大的生產商。」尼克森參議員回答,「我相信,這礦山最終將賺取一百萬美元的每月淨值,都算是很保守的估計。」
「那麼,作為一項投資,這支股票會很容易成為二十美元的股票嗎?」
「我會說這是對其未來價值的最低估計。」尼克森如是回應。
最終結果,這支股票只觸及過10美元,或說他估算價格的一半。他們的售價低至3.5美元,直到最近,市場報價為4美元。但他還說,這些礦山最終每月將賺取一百萬美元,這個說法也遠遠沒有實現。
這是一個充滿信心的投資大眾跟隨了詐欺的光芒,卻被狠狠地噱了的例子。多年來,這種起伏不定的「快速致富」一直很對美國大眾的胃口。數以百萬計充滿戀物癖的推廣者,讓大眾不斷蒙受損失,實際上這些推銷員才是當今暴富的快速致富者。
華爾街專門做傻瓜的生意(就是認為自己參透道理但其實沒有參透的人),華爾街的促銷者意識到耍小聰明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這種「小聰明」特別會讓前述那種傻瓜誤入歧途。
我的哲學告訴我,你不能否認真相,謊言無法生存,正義最終將獲得伸張。只是我沒有考慮到正義雖然最終會得到伸張,但有時會遲到。所以,我也頒給自己一塊「傻瓜」的獎牌,這是學術意義上的傻瓜,也是我通常指涉的傻瓜——但我可說是傻瓜界的佼佼者。
不過,假設我稍微調整,將重點放在「最終」上,套用在我本來的哲學,就會變成「正義最終將獲得伸張」,而「不義通常只是暫時的」,那我可能會做得更好。
結語
我會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某法人或外資的報告,給出某檔股票很高的目標價就跟著買進。因為當年我還是股市菜鳥時,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後來我才知道,股市造浪者從以前到現在都一直存在著,並不會消失。原因如同此篇文章所說的:「實際上這些推銷員才是當今暴富的快速致富者。」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