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巴菲特談「總體經濟」因素(掌握巴菲特的選股絕技)

此書不僅說明投資人應如何採用巴菲特的方法,藉以尋找一些能夠穩定獲利的股價,而且不需理會股票市場的整體情況。本篇介紹巴菲特談「總體經濟」因素。

基本上我們根本不浪費時間考慮總體經濟因素。換言之,如果我們擁有一份某位學術大師的預測報告,其中顯示未來兩年的失業率、利率或其它重要經濟變數的預測值,我們根本不會去看。我們只專心處理我們自認為瞭解的事務,或處理認為價格與管理狀態都適當的對象。如果我們看到某份報告顯示美國國會將發生的一些重要事務,我們甚至不會去閱讀,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相信這些東西會有所幫助。

我們嘗試設定買進的價格而不是時間。我們認為,如果只因為擔心經濟或股票市場的短期狀況而決定放棄投資一家很好的公司,實在太愚蠢了。為什麼要因為一些虛無縹緲的猜測而放棄一些明確的東西呢?

我們在1967年買進國家保險公司股票,在1972年買進席思糖果、1977年買進水牛城新聞,1983年買進內布拉斯加家具場,1986年買進史考特費茲,因為投資機會在這些年份出現,也因為我們認為當時的價格可以接受。

對於這些案例,我們考慮的是這家公司的狀況,而不是道瓊工業指數、聯邦準備銀行或整體美國經濟的狀況。如果我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評估是否應該買下整個公司,那麼在股票市場內買進公司一部分股權所考慮的程序難道也應該如此嗎?

數以千計的專家們研究超買指標、超賣指標、頭肩型態、賣權–買權比率、聯邦準備銀行貨幣政策、海外投資、星體運行、橡樹上的蘚苔……,但他們所做預測,穩定程度還是比不上羅馬皇帝要求巫師們預測匈奴人攻擊的時間。

投資是預測資產在其使用期間內的殖利率……投機是預測市場的情緒。

如果你是投資人,所關心的應該是資產,就我們來說,考慮的是企業,所能提供的效益。如果你是投機客,主要是預測無關乎企業經營狀況的價格波動。

觀察人們對於股價走勢的反應態度,就可以瞭解其投資成分。投機客所關心的是如何預測股價波動,並由這些波動中獲取利潤。投資人的主要考量則在適當價位取得適當證券。

行情波動對於投資人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可以藉此找到便宜的買進價格,或避免在偏高價位買進。對於所持有的理想投票,雖然投資人應該預期股價會發生波動,但沒有必要擔心股價大跌,同時也沒有必要因為股價大漲而高興。

結語
個人也會觀察總體經濟,以前常會擔心經濟或股票市場的短期狀況而決定放棄投資一家很好的公司,現在因為我追蹤的公司變多了之後,知道雖然經濟可能低迷,某些公司業績卻不受影響,雖然其公司可能股價也會受到一些壓抑,但其實卻是買進的好時機。

我現在對於總體經濟因素的觀察會和自己追蹤的公司一起看,看那些會受到總體經濟因素環境的影響而使盈餘衰退,那些不受影響,盈餘反而成長。

索羅斯曾說:「投資概念區分為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兩種,前者指導我們在各種商品市場(包括股票市場)的風險程度,後者則用於個股的選擇。股市指數或外匯的部位有總體面的意義,所以他常會因為總體數據不佳放空股市指數,並買進不受總體經濟影響的個股。」

財經節目常提到的「股市風險」並不同等於「個股風險」,觀眾要試著去分辨,只是許多人到現在還是傻傻的分不清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