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能準確預測投資或投機市場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假如任何人說他辦得到,你應該要小心提防。不過,以下這些期待,我認為是合理的:
- 股票指數期貨合約,能幫助真正的投人降低風險。投資人大可推斷自己能夠找出價值遭低估的股票,但也可能認定自己沒能力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這正是我個人在致力投資管理所持的看法。這樣的投資人很可能希望「剷除」股市波動,而持續做空具代表性的指數,正好提供讓大盤零波動的機會。假設某投資人擁有一千萬美元價值遭低估的股票,同時在指數期貨市場持續持有一千萬美元空頭部位,如此一來,他的盈虧完全視個人選股技巧而定,不必憂心自己的操作成果會遭到大盤波動影響,甚至遭到吞沒。由於牽涉到成本,因此我認為很少數專業投資人會時時採取這種避險模式來操作。不過我也相信,這才是理性的作為,而那些希望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保持「市場中立」的一些專業投資人,也會這麼做。
- 如前所述,我認為放空期貨合約是合乎邏輯的風險降低策略,反之,期貨做多並沒有投資或避險功能。因此,就本質來看,期貨交易頂多有一半可說是為了降低風險,而至少另一半(多方)合約是在增加風險或具賭博性質。
- 實際的平衡點,落在距離降低風險和增加風險的五五波分界十分遙遠的地方,以小搏大總是能刺激賭博的一方,不論賭贏的機率多麼低,還是吸引大家躍躍欲試。正因如此,每次有人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贏得頭彩,賭場必會大張旗鼓打廣告做宣傳,而國營樂透彩券也是一樣。
- 低保證金也是一樣,如20年代末期的股市榮景,隨之而來的是只有10%的保證金,更加推升股市投資熱潮。只用10%頭期款就能投機買賣股票指數期貨,純粹是另闢蹊徑規避保證金需求,因此立刻就得到全國各地賭客的關注。但保證金如此低的投機行為對社會一無是處,不但不能幫助資本市場,長期下來反而會造成傷害。
- 無庸置疑,經紀商都青睞新的交易工具,這種新的交易活動越暢旺,投資大眾所負擔的成本越高,而證券經紀業者從中分到的佣金就越多。像是賭場莊家(期貨市場及其經紀商配角)則從每一筆交易抽取費用,難怪他們其熱心地製造大量輸家和贏家。對賭徒來說,這就是最明顯的「負和賽局」。在攤提費用之前,盈虧相抵;攤提費用之後,淨虧損數字不容小覷。「負和」這個層面和普通股市場投資直接呈反比,因為股市長年下來堪稱非常實在的「正和賽局」,因為在股市掛牌的公司總體而言賺進大量利潤,最後嘉惠他們的企業主和股東。
- 依我看,這些期貨合約所引發的活動,有很高的比率(至少95%,甚至更高)本質上都是賭博。95%以賭博為出發點的投資人勢必輸掉很多錢,反觀賭場則從每一筆交易中分到一杯羹。
- 長期而言,由賭博所主導的指數期貨買賣,雖然與傳統資本市場交易沒有兩樣,但有非常高的比率,血本無歸,因此對資本市場並無益處。但歷史經驗顯示證券經紀商短視近利,通常他們的行為越愚蠢,就會顯得越發興高采烈。很多經紀商比較關心這個月的營收數字,而不在乎他們客戶(或證券業整體)的長遠利益。
這個國家不需要更多人投入與股市沒兩樣的非必要賭博,也不需要鼓勵大家賭這種東西的經紀商。我們需要的是重視企業長遠前途、並以為買賣股票依據的投資人和投資顧問;我們需要利用聰明才智去投資獲利,而不是利用融資槓桿在市場裡賭博。本來大家靠聰明才智,在對社會有益的資本市場裡操作,現在同一片領域出現了賭場式的操作模式,而且和傳統資本市場使用共通語言、由同一批業者服務,這樣的結果,是阻礙而非促進原先那種有益社會的理性投資方式。
此外,以低保證金買賣等同於股票的指數期貨,並不符合保證金需求制度所體現的公共政策。對於希望達到市場避險目標的專業投資者而言,指數期貨雖然略有助益,但期貨市場大量交易股票指數,其結果可能一面倒地傷害購買股票的投資大眾,長期下來更會傷害整體的資本市場。——1982年 巴菲特。
「標準普爾指數期貨」自1982年四月起,開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掛牌買賣。1987年10月中,「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暴跌22.6%。法人投資者沿用「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反覆做空「標準普爾指數期貨」,此舉吸引其他法人投資者有樣學樣,因而加據市場的恐慌。
中時電子報 2013.09.12
金管會為了提振台股成交動能,日前宣布提振股市三大措施:「先買後賣」現股當沖;漲跌停板時自營商可交易;千檔個股平盤以下可放空等三大量能提振政策。
- 台灣50及中型100等成份股,現股得以先買後賣的當沖。
- 同時全面開放所有可融資券股票,得以在平盤以下進行放空。
- 自營商得以在股票處於漲跌停價時,可以進行買賣。
台灣政府像是賭場的莊家,鼓勵散戶進場賭博而不是投資,因為長期投資人會被政府抽取2%的股息稅收,即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