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整體新發行的證券做出廣泛的評論或許不恰當,因為它們涵蓋了各種的等級與條件。當然,任何相關的法則都有例外。我們的建議是,所有投資者都應該對新發行的證券保持警惕之心——這意味在買進之前,投資者必須以謹慎的態度來審查,並從嚴厲的角度來評估。
上述建議基於兩項理由:
- 新發行的證券都潛藏著特殊的保銷活動,投資者因此必須特別防範促銷的渲染。
- 大多數的新證券都是在「有利的市況」下發行的——這表示對銷售者有利而對購買者不利。
當我們由上往下觀察,從高級債券、次級債券到普通股的承銷,上述考量的效果便逐漸加重分量。這些新證券具有一項共通特徵,亦即它們沒有充分顯示公司過去若干年的營運表現。如果我們假定近期的盈餘將可持續而不會出現嚴重萎縮,則這些證券大抵上是相當安全的。買進這類證券的投資銀行家基本上都接受這項假定;證券推鎖員不僅能輕易地說服自己,也能說服客戶。雖然如此,這仍是不健全的投資方式,而且得付出昂貴的代價。
大量私人企業轉型成為上市公司經常是多頭市場的特色。1945年到1946年的情況便是如此,1960年又發生這種現象。上市熱潮持續加速,直到1962年5月份崩盤才告一斷落。在經過幾年的「齋戒期」,在1967年到1969年間,整場悲–喜劇又一步接一步地上演。
新發行的普通股
普通股的融資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對於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言,發行新股是根據原股東的持股比率來分派。認購價格低於當時的市場,認股的「權利」有其價值。新股銷售往往由一家或多家的投資銀行承銷,但通常都希望能透過認股權的執行而完成發行。因此,上市公司增資股時,承銷機構通常不需要採取積極的促銷行為。
第二種方式私下銷售原本為私人企業的普通股。公司通常會讓出大部份的股權,讓大股東在有利的市況下將股票變現,並且分散其融資方式(如果企業需要資金,通常會透過發行優先股來籌措資本)。這項行為會依照定義完善的型態來進行,但根據證券市場的本質來研判,這會造成一般大眾的虧損與失望。其中危險不僅源於採取該融資方式之公司業務的特性,也源於使得該融資成為可能的市場狀況。
在多頭行情的某個階段,整體股票市場呈現巨幅而快速的獲利,消弱了人們的批判性,如同它提昇了人們的好奇本能一樣,市場開始產生普通股首度公開承銷的現象。它們的價格不離普,早期的認購者也可以獲得相當利潤。隨著行情轉趨熾烈,這類的融資活動亦趨頻繁;公司的品質也不斷下降;承銷所要求的價格幾近荒唐。有一個相當可靠的跡象,可以預期多頭市場的結束,那便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其普通股的新上市價格高於已上市很長時間之中型企業的價位。
由於投資大眾漫不經心,以及企業界在唯利是圖的原則下儘可能地變賣股票,這只會導致股價崩跌的結果。在一般情況下,新上市股票的價格會跌到承銷價的25%以下。在多頭行情中,這類承銷價格遠高於其真實的價值;但是在空頭行情,股價則遠低於真實價值。
智慧型投資者的基本素養便是有能力在多頭市場中,抵擋新承銷股的促銷誘惑。或許有一、兩支新上市股票在品質和價值上禁得起嚴格考驗,但介入這類交易可能不是理想的策略,推銷人員確實可以提出例證,說明這類股票的可觀漲幅——包括某些股票在上市的第一天便出現巨額的漲幅。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染了投機色彩。這是輕鬆錢。依此方式所賺的每一塊錢,如果你只要賠上兩塊錢,算相當幸運的了。
有些這類的股票可能成為絕佳的買進對象——但是在幾年之後一旦乏無人問津,投資者只要以其真實價值的幾成便可買到手了。
結語
由此可知一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大約是趁兩種情況:大量私人企業轉型成為上市公司經常是多頭市場的特色。1945年到1946年的情況便是如此,1960年又發生這種現象。上市熱潮持續加速,直到1962年5月份崩盤才告一斷落。在經過幾年的「齋戒期」,在1967年到1969年間,整場悲–喜劇又一步接一步地上演。
新發行的普通股
普通股的融資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對於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言,發行新股是根據原股東的持股比率來分派。認購價格低於當時的市場,認股的「權利」有其價值。新股銷售往往由一家或多家的投資銀行承銷,但通常都希望能透過認股權的執行而完成發行。因此,上市公司增資股時,承銷機構通常不需要採取積極的促銷行為。
第二種方式私下銷售原本為私人企業的普通股。公司通常會讓出大部份的股權,讓大股東在有利的市況下將股票變現,並且分散其融資方式(如果企業需要資金,通常會透過發行優先股來籌措資本)。這項行為會依照定義完善的型態來進行,但根據證券市場的本質來研判,這會造成一般大眾的虧損與失望。其中危險不僅源於採取該融資方式之公司業務的特性,也源於使得該融資成為可能的市場狀況。
在多頭行情的某個階段,整體股票市場呈現巨幅而快速的獲利,消弱了人們的批判性,如同它提昇了人們的好奇本能一樣,市場開始產生普通股首度公開承銷的現象。它們的價格不離普,早期的認購者也可以獲得相當利潤。隨著行情轉趨熾烈,這類的融資活動亦趨頻繁;公司的品質也不斷下降;承銷所要求的價格幾近荒唐。有一個相當可靠的跡象,可以預期多頭市場的結束,那便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其普通股的新上市價格高於已上市很長時間之中型企業的價位。
由於投資大眾漫不經心,以及企業界在唯利是圖的原則下儘可能地變賣股票,這只會導致股價崩跌的結果。在一般情況下,新上市股票的價格會跌到承銷價的25%以下。在多頭行情中,這類承銷價格遠高於其真實的價值;但是在空頭行情,股價則遠低於真實價值。
智慧型投資者的基本素養便是有能力在多頭市場中,抵擋新承銷股的促銷誘惑。或許有一、兩支新上市股票在品質和價值上禁得起嚴格考驗,但介入這類交易可能不是理想的策略,推銷人員確實可以提出例證,說明這類股票的可觀漲幅——包括某些股票在上市的第一天便出現巨額的漲幅。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染了投機色彩。這是輕鬆錢。依此方式所賺的每一塊錢,如果你只要賠上兩塊錢,算相當幸運的了。
有些這類的股票可能成為絕佳的買進對象——但是在幾年之後一旦乏無人問津,投資者只要以其真實價值的幾成便可買到手了。
結語
- 股市正熱。
- 公司業績正好。
因為以上兩種情況都有助於證券推鎖,所以投資IPO的讀者因注意,最好買進後有賺即賣出,最好不要持有超過一年,因為只要股市熱潮衰退或公司業績稍微下滑,都會衝擊股價,更何況這類承銷價格本身往往已遠高於其真實的價值。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13-12-10 11:50:23
2014 年的全球股市或許有望是「創紀錄之年」,根據專業機構調查,2014 年第一季預計將有 250-300 家企業選擇 IPO,這是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的盛況。《CNBC》報導,專業服務機構 EY 預測 2014 年在經濟基本面改善、全球流動性增強的支持下,新上市企業數量將創高,成為破紀錄之年。
我的直覺2014年或許是多頭年,但也隠約透露出不太妙的訊息。歐洲證券之父科斯托蘭尼曾經說過:「證券市場和二手車市場相似。每當大汽車公司推出新車種時(新上市有價證券),汽車銷售便異常活躍,甚至在價格上對客戶妥協,或免費提供特殊裝備,這時二手車的價格就會下跌(上市股票)。」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