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企業價值與股票市場的評價(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本書提供投資策略之採納與執行的指引,內容專注在投資的原則與投資者的態度,成功的投資人不需要傑出的智商、非比尋常的經濟眼光,或內線消息,只需要下決策時的健全智識架構,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緒破壞該架構。本篇只介紹企業價值與股票市場的評價。

行情波動對投資者的衝擊也可以從股東的角度,即企業的部份所有者的角度來考量。上市股票的持有者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並可據此選擇上的特權掌握利益。一方面,他的立場類似於私人企業中的少數股東或沉默合夥人。

他的投資績效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獲利或資產根本價值的變動。為計算這類私人企業的投資價值,他通常會以近期資產負債表的淨值來衡量持股的價值。另一方面,普通股投資者擁有一張文件,是經過印製的股票憑證,可以幾分鐘之內在市場上賣出,其價格則隨時在變動——在市場交易時間內——且經常偏離資產負債表的價值。

股票市場近幾十年來的發展,使典型的投資者更倚賴股票的市場報價,而不再將自己視為企業的所有者。這是因為成功的企業希望其股票幾乎總是以高於企業淨資產價值的價格出售(或帳面價值,或「資產負債表的價值」)。投資者支付了這些市場溢價之後,便不再能掌握其財富,因為他必須依賴股票市場驗證他的選擇。

在今天的投資環境中,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整個股票市場的報價蘊涵著結構上的矛盾。高於帳面價值之溢價愈大,則決定其真實價值的基礎便愈不確定——換言之,真實價值將愈取決於股票市場的評價方式與情緒的變化。原因是投資者只是反應對溢價缺乏信心,而溢價正是股票市場賦予企業絕佳展望的表達方式。

上述討論使我們達成一項實在重要的結論,尤其適用於普通股的防禦型投資者。如果他在乎股票投資組合的選股,則考慮買進的對象,其價格與該企業的價值應該保有合理的關係。投資者應合理地認為其投資與資產負債表相關,而且有理由或論據相信將不受行情波動所影響。高於帳面價值的溢價或許可以視為額外的費用,用以支付上市公司所享有的優勢及在市場上的流動性。

我們必須注意,不可以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接近其資產價值,便認定其為健全的投資。投資者應該要求合理的本益比,紮實的財務狀況,以及其盈餘至少能夠維持數年之久。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組合若具有合理的帳面價值支撐,則對股市的震盪則可以採取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觀點,而不必像那些支付高本益比與高溢價的人每天提心吊膽。只要其股票投資組合維持理想的獲利能力,則大可不必在乎市場的種種變動。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動進行買低、賣高的策略。

A&P在1929年於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價格高達494。1932年,該公司的營運絲毫不受經濟大蕭條的施累,惟其股價跌到104。1936年,該股票交易價格介於111到131。然後,在1938年經濟衰退與空頭市場的雙重壓力下,股價每到新低點36。

這是荒唐的價格。該公司優先股與普通股的總市值只有1億2,600萬美元,而該公司不久前的現金餘額就有8,500萬美元,營運資本(淨流動資產)則為1億3,400萬美元。——這意味其清算價值高於其持續經營的價值。為什麼?

在這段歷史中可以發現,短短的三十餘年間,美國的一家主要企業竟然會歷經如此巨大的波動,一般投資大眾對該企業的評估也發生如此嚴重的錯誤,時而過度悲觀與時而過度樂觀。

這段故事提供了兩項重要啟示:
  1. 股票市場經常錯得離譜,精明而勇敢的投資者偶爾可以從明顯的錯誤中獲利。
  2. 大多數企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特性與品質,有時候轉好,但大多數時候卻是轉差。投資者雖然沒有必要像老鷹一般地緊盯企業的營運,卻經常應該謹慎而清楚地評估與分析它。

讓我們再探討先前角色的差別,一是上市股票的持有者,另一則是私人企業的投資者。前者擁有選擇權,可以將自己視為所投資企業的部份所有者,也可以將自己視為股票的持有者且能夠隨時根據市價賣出股票。

但是,讀者必須注意下列重要的事實: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許對他們更有利,不會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根本的劣勢。

讓我們用比喻的方式結束本節。假定你擁有某私人企業一小部份的股權,成本為1,000美元。你的合夥人名叫市場先生,是一位非常喜歡獻殷勤的人。他每天都告訴你,他認為你的股份值多少錢,並且依照他的判斷的價值而提供你賣出或買進股份的機會。根據你對該企業發展與前景的瞭解,他的價值判斷有時候相當合理。另一方面,市場先生經常受到激情與恐懼的沾染,而提供了稍嫌愚蠢價位。

如果你是一位謹慎的投資者或敏銳的生意人,你是否會讓市場先生以每天的報價來決定你對1,000美元股權的看法呢?唯有你同意他的判斷時,或你希望與他交易時。如果他的報價高得荒唐,你當然非常樂意將股權賣給他;如果他的報價很低,你或許願意買進。然而,在其它時候,你會根據該企業的營運與財務報告,判斷你所持有股權的價值。

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當他持有上市的股票,就應該本著上述立場。他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揀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決取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他必須認知價格波動的重要性,否則便缺乏判斷的依據。理論上,價格變動提供了一項警訊,要求他小心為妙——換言之,因為價格已經下跌,他應該賣出以避免事態惡化。根據我們的觀點,這類訊號的誤導作用不亞於其所提供的幫助。

基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它時候,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只專注於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價走勢的態度。投機客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行情的波動,並從中牟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以適當的價格取得,並持有適當的有價證券。行情波動實際上對他很重要,因為他們經常創造低價格而形成明智的買進機會,也經常造成高價格,這確實是不該買進而該賣出的機會。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他絕不可以因為股價上漲而買進,或因為股價下跌而賣出。

結語
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信中提到:「在我看來,投資成功不是靠神機妙算、電腦程式,或是研判股價大盤的波動而來。一位投人要獲得成功,靠的是上正確的商業判斷,加上能夠堅持自己想法及行為能力,不受具有高度傳染的市場情緒所影響。」

「蒙格和我謹遵守葛拉漢的教誨,讓這些股票本身的營運業績,而不是每天、甚至每年的報價,告訴我們投資是否成功。市場可能會有段時間忽視企業的成功,但最後終究會肯定這個事實。」

本篇是巴菲特認為葛拉漢闡述了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投資智慧,這經典智慧反駁了價格等於價值這種普遍但卻錯誤的觀念。葛拉漢認為價格是投資人所付出的、而價值則是投資人所得到的,這兩者很少會相同,但大部分的人不會注意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