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與陶德所撰寫的。在巴菲特在自傳《雪球》中陶德提到:「巴菲特是他教過眾多學生當中,唯一把教科書《證券分析》整本背下來的人。」可見巴菲特對此書的熱愛。本篇只介紹人性因子。
純粹因子所扮演的主導地位,是金融市場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以往的多頭市場中,股價上漲與經濟循環的景氣改善程度之間,大體上都保持合理的關係;唯有在非常短暫的終極階段,受到投機狂潮感染的樂觀氣氛才會推動股價到達不合理的程度。
這種心理現象與近年來強調的無形因子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商譽、管理能力、預期盈餘……等。當然這些因子都非常重要,但不能接受客觀的評估;所以,他們的衡量基準在某種程度上都相當武斷,而且會受到當時心理狀態的重大影響。投資大眾很容易把這些無形因子的純投機價值視為實質價值,因為無形因子中有相當成分是屬於剩餘財富,後者不能引用傳統的財務酸性測驗而讓本金價值合理反映收益能力。
價值與價格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投資理論必須認清一點,市場價格並不是透過某種必然或數學的關係反映證券價值,而是取決於買/賣雙方的感覺與決策互動。另外,投資人的心理態度不只會受到市場價格的影響,也會回過頭來影響市場價格,所以成功的投資——根據適當的定義——在某種程度內必須取決於隨後的價格維繫能力。
因此,篩選投資對象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內含價值的因子之外,必須考慮純粹的市場價格成分,即使該投資是完全基於收益的考量也是如此。
投機並不能合理替代投資
雖然成功的投機總勝過失敗的投資,但我們必須了解一點,投機客的心態將防礙成功的機會。由因果關係來說,當價格處於峰位,投機客的心態最樂觀;反之,當價格處於谷底,他們的看法最悲觀。
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少數的投機客能夠穩定的獲得成功;可是,如果絕大多數投機客都難以避免失敗的命運,我們顯然沒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基於這個緣故,投機的訓練不論多麼精明與透徹,恐怕都沒有辦法掙脫失敗的結果,因為沿途的些許果實將引導投機客邁向幾乎必然的災難。
如果投資的結果不甚理想,投機行為又充滿風險,那麼明智的市場研究者應如何因應?或許應該把注意力擺在價值低估的證券中——不論股票或債券,其市場價格根據相關事實的謹慎分析而顯然偏低。
這然的機會經常存在而各自不同,當然,購買價值低估的證券也不是全然沒有風險,可是,在比較正常的市況下,這種方法原則上可以提供令人滿意的平均績效;更重要者,這種方法可以培養重視基本面的保守心態,防範投機的誘惑。
結語
我個人覺得,今年(2014)的經濟預測大多會好過去年,如果經濟的預測果真的和結果一樣,但不幸的是其中卻發生不如預期的股市的大跌,投資人因該把它視為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你好好審視價值和價格的關係,這時請你應該忽略因股市大跌而導致你恐懼的人性因子。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