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盈餘數據的陷阱

目前,普通股價值完全取決於盈餘數據,使得經營一般事業的觀念與投資的指導法則之間出現一道鴻溝。因此,關於損益表分析程序的處理,我們必須提出一項嚴重警告,評估投資價值的過程內,絕對不可過度仰賴盈餘因子。

盈餘不只受到景氣波動影響,也經常被任意操控
做為整個價值評估架構之基礎的每股盈餘,不只會受到景氣影響而起伏波動,也很容易受到人為的任意操控。讓我們看看公司高級主管如何透過合法或不當手段,根據自己的需要而調高或調低每股盈餘:
  1. 把某些項目納入公積而不是收益,反之亦然。
  2. 高估或低估攤提或其他準備費用。
  3. 調整資本結構,更動高順位證券與普通股之間的比重。
  4. 針對未運用於公司業務經營的龐大資本做文章。

充分瞭解這些潛在的陷阱之後,證券分析顯然還是應該徹底分析公司的損益表。如果把相關的研究分為三個層面,或許更有助於我們的說明:
  1. 會計層面:研究期間內的真正盈餘如何?
  2. 經營層面:該公司盈餘記錄所顯示的未來獲利潛能如何?
  3. 投資財務層面:應該考慮損益表內的哪些因素?為了評估合理的股票價值,應該採用什麼檢定標準?
一份損益表如果希望傳達信實的資訊,就至少必須把整年度的經營結果非常客觀而沒有經過扭曲地表達出來。由普通股分析的立場而言,這些經過簽證的財務報表可能還需要經過嚴謹的解釋與調整,尤其是就下列三個重要因素而言:
  1. 非經常性盈虧。
  2. 附屬或關係企業的經營。
  3. 公積。

損益表的一般性觀察
根據標準的會計處理法則,發生過去年份的交易,不應該視為當期損益,而應該直接借、貸公積科目。可是,有很多交易在技術上雖然可以視為當期的經營結果,實際上卻具有非經常性的特質。對於這些項目,會計法則允許公司管理階層把它們視為當期收益,或者在公積內調整。下列一些例子就具備這類性質:
  1. 出售固定資產的盈虧。
  2. 出售有價證券的盈虧。
  3. 贖回資本債務而發生的折價或溢價。
  4. 人壽保險單的收入。
  5. 退稅與相關利息。
  6. 法律訴訟事件的利得或損失。
  7. 沖銷存貨的異常損失。
  8. 沖銷應收帳款的異常損失。
  9. 非營業財產的維修成本。

至於這些項目的最佳會計處理程序究竟應該如何,爭議性或許很高;可是,就證券分析而言,不可忽略的原則是:這些項目都不是該年度正常營業的結果。投資人閱讀年度財務報表,基本上是希望瞭解特定條件之下的代表性獲利能力;換言之,我們希望知道,如果經濟條件維持不變,公司的未來盈餘狀況將如何。

關於損益表,分析師需要特別留意的第三個因素是公積,包括折舊或其他攤提公積,以及未來損失和或有負債的公積。這些公積科目在很大的程度內都可以由管理階層任意決定。因此,相關金額可能高估或低估,並因此而造成盈餘數據受到扭曲。

關於攤提費用,則是另一個更微妙的因子,經常產生重大影響,這是由管理階層按照財產帳面價值計算每年應該由收益扣減的攤提費用,但後者往往不能精確反應個人投資者對於自己經營企業之財產所做的攤提。

金融保險類股
類似投資信託資金、銀行與保險類股等金融機構的營運,勢必反映證券價值的變動,所以這類股票的風險偏高,不適合一般大眾操作。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證券價格上漲很可能被視為當期收益的一部份,做為「獲利能力」提升的證明,本身的股價也隨之上漲。這自然會造成股價嚴重高估的結果。

例如,在1930年之前,大多數投資信託公司都把出售證券的獲利視為正常收益的一部份;對於尚未出售證券的增值部份,則在資產負債表的備註或註腳內說明。可是,對於1930年開始發生的巨額損失,大多數公司都沒有把損失顯示在當期的收益內,而是借記資本公積、保留盈餘或準備金帳戶。至於尚未實現的損失,多數公司還是在資產負債表的註內做解釋,帳面上繼續登錄最初的買進成本。少數投資信託基金則按照市價調整投資組合的帳面價值,虧損部份直接借記資本或公積帳戶。

當證券分析師扮演投資顧問的角色時,應該儘可能說服小額投資人避免買進銀行與保險類股的股票。這些公司資金的投資運用,都有部份類似於投資信託基金。關於投資信託公司的性質,其中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現象。假定投資信託公司具備妥善的管理技巧,一般大眾很適合透過這個管道進行投資。可是,做為一種有價證券而言,投資信託公司的股票本身則屬於不適合一般大眾擁有的危險交易工具。

顯然地,唯有經由教育或有效的警告,讓一般大眾瞭解投資信託公司財務報表的適當解釋方法,這個難題才能夠解決。可是,就這方面來說,前景似乎不太樂觀。

結語
在《財務自由的講堂》書中有提到:投資是金控的本業,所以該行業大部分長期投資的資產,其評價與會計原則是採用「備供出售資產」模式來認列,也就是說,金控業的龐大資產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一旦發生市價下跌,完全不需要在損益表提列「跌價損失」,而只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項下認列減損。

例如,新光金控在1,100元的成本買進宏達電,累計敲進部位達6,000張,損失都認列在「長期投資評價損失」,若把新光金控2012年第一季的股東權益所認列的「長期投評價損失」280億元,若放到損益表上,每股淨損達3.3元。

讀者會發現我的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都沒有金融保險類股,原因是我不會分析,尤其是金控公司,如下圖:(光想瞭解富邦金控的財務報表,就有那麼多,還沒看之前頭就暈了),更何況在金融保險類股亮麗的盈餘數據之下也暗藏陷阱。所以一般來說,我自己是不買金融保險類股的股票。


※參考資料證券分析–上證券分析–下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