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不要買太多股票,把錢存在銀行裡(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

過去十多年來,基金經理人喬爾.葛林布萊特的表現持續擊敗道瓊指數(年度報酬率為50%)。現在,透過這本難得的經驗分享,你將發掘出許多潛藏的投資機會。本篇只介紹「不要買太多股票,把錢存在銀行裡」。

把少數雞蛋完全擺在相同的一個籃子裡,關於這種策略,你是否仍然覺得不自在?如果是,那也不用灰心。我們還有其他辦法處理風險的議題,而且不至於稀釋少量投資的效益。

不要買太多股票,把錢存在銀行裡
只要支付大約一千美元,保險公司就會同意一個三十五歲健康男性不幸隔年死亡可以領取一百萬美元壽險的保單。根據壽險精算表的資料顯示,這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非常划算的一筆生意。可是,各位願意扮演保險公司的角色而接受這筆賭注嗎?或許不會,為什麼?不論統計資料如何顯示,你都禁不起一百萬美元的損失,尤其是只為了區區一千美元。

反之,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它可以建構一個數以萬計保單所構成的保險組合,其承保風險只要符合統計資料即可。所以,保險公司可以根據這些經營很賺錢的事業,但我們身為散戶投資人卻不能接受這項賭注。

所以,針對某個別風險來說,如果單獨觀察,或許非常不安全,甚至有點愚蠢,但就整個組合的立場做評估,同樣的風險卻是非常明智而值得承擔的。若是如此,如果分散風險是個好點子,我為何要一直鼓勵各位只投資幾支股票呢?

這個問題要分兩部分來回答:

第一,對於個別保單,保險公司願意為了一美元賭注而承擔一千美元虧損的風險。保險公司必須在好幾年期間內,販售數以萬計的類似保單,才能讓這項賭注變成一樁賺錢的事業。很幸運的是,各位投資股票每一美元,頂多是承擔一美元虧損的風險。因此,各位可以只投資少數幾支最具潛力的股票,也不至於被認定承擔過高而瘋狂的風險。可是,有很多人卻鼓勵我們持有數量龐大的分散性投資組合;如果你只專注於少數特別精挑細選的投資機會,如何能夠採行這種分散投資的策略呢?

至於這個問題的另一個答案,則是要注意一點:分散性股票組合並非規避風險的神奇方法,而這是我們剛開始做股票投資就應該想到的。請記住,對於一般人來說,股票投資只是他們持有之整體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除了股票投資之外,銀行還有存款,還持有貨幣市場基金,擁有房子,持有債券,購買人壽保單,甚至還投資房地產或其他。

我們如果不想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應該在多種資產類別上做分散投資,而不是在股票投資組合上做分散投資,後者的分散風險效益顯然較差。換言之,不要為了分散投資幾種報酬績效不怎麼樣的管道,結果卻搞砸了一個原本完美的股票市場策略。

事實上,你用來投資股票的資金,如果是兩、三年後準備用來支付房租、房子分期付款、食物、醫療保險、兒女教育費用或其他生活必需品,那麼這種投資的風險就很高。記住,股票市場的每年報酬波動原本就很大,即使你持有全部九千多支股票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請相信我,你真正需要錢時,賣股票絕對不是籌措資金的好辦法——至少對於投資而言是如此。

理想情況下,買賣股票的決策,就應該完全只以投資面來做考量。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有額外的資金,就應該擺在銀行或其他資產上。把部分資產留在場外(換言之,不投入股票市場),應該是你對於謹慎分散投資所做的妥協。只要你願意做好該做的功課,挑選少數最佳狀況的股票進行投資,其績效就應該會顯著優於持有數十種股票的所謂分散投資或共同基金。

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
事實上,過去的價格波動率資料,不只不能有效反映未來的獲利能力,它甚至無法顯示出另一種更重要的果西:你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多少損失。容我重複強調:它並不能顯示出你將來可能會發生多少損失。若談到風險,這不正是大多數人心中最想知道的嗎?而所謂的投資,其實也不過就是將投資的損失風險,拿來與潛在獲利相比較而已。

若想要克服這項挑戰,我們不妨思考我親家們的作法。當他們發現某標價五千美元的畫作時,如果相同畫家最近曾經以一萬美元價格拍賣類似畫作,他們就會購買該畫作。拍賣價格與購買價格之間的差額緩衝五千美元,也就是被公認為證券投資之父班哲明.葛拉漢所謂的「安全餘裕」。

我親家們的感覺如果是正確的,由於安全餘裕很大,因此他們購買該畫作,應該不太可能發生損失。反之,如果他們的感覺不正確——他們所購買之畫作的品質或許不能跟先前拍賣畫作相提並論,或者先前拍賣價格一萬美元可能只是偶發的異常現象,甚至整個藝術品市場在先前拍賣與目前購買之間的行情發生了崩盤——他們的購買可能就會發生損失,但其損失的程度,也可能因為有了安全餘裕而變得很有限。

所以,如果想創造具有吸引力的風險—報酬狀況,方法之一就是藉由顯著的安全餘裕來侷限投資狀況的下檔風險。至於上檔獲利潛能,雖然不容易量化,但獲利通常會自己照顧自己。換言之,當我們擬定最初的投資決策時,應該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

投資只要不發生虧損,那麼其他可能的結果,大概也都會是好事。這種概念雖然很簡單,不過很難設計某種複雜的數學公式來彰顯其論點。即使如此,這個概念錯誤的風險也不大就是了。如同葛拉漢的建議,唯有當價格顯著低於價值時,才應該購買股票。

巴菲特發現,投資基本面條件好的企業,而不是投資某些純粹根據統計衡量而認為價格便宜的股票,將更能有助於提升投資報酬。所以巴菲特試圖把投資的焦點,擺在某些具備明顯經濟特權、品牌與利基市場而管理完善的企業。另外,他只投資他徹底瞭解,而且具備根本經濟功能(譬如:能夠創造大量現金)、深具競爭優勢的企業。

巴菲特就是透過這種方式,才能夠以低於目前的偏低價格購買企業,並受惠於這些投資未來的增值潛能。這種額外的低價優勢,可說是比葛拉漢靠統計優勢所得到的低價投資做法更進一步。事實上,根據巴菲特的說法,當初購買價格所呈現的低價,也有可能蘊含著買進不良企業的風險,而唯有當某種催化事件發生時,才能排除掉購買時的風險。

結語
巴菲特說:「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但每次股市發生大跌,投資人總是逃難似的逃離股票市場,而巴菲特總是逢低買進。原因為何,因為投資人總是「向上看」,而巴菲特總是「向下看」。

還有不要有一錢,就想進場買股票,除非你評估過虧損的風險很低,否則寧願把錢放在銀行。只是一般投資人很少這樣想。

此書作者的觀點,我之前也介紹過,讀者可參考:一個「睿智」的投資計畫(投資人的生存戰役)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