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基本面投資方程式(一眼看見好股票:贏家的基本認知)

本書利用財報系統建立獨家投資模式,讓看懂財務報表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本篇只介紹「基本面投資方程式」。

基本面投資簡單來說,就是區分為選股、選時和選價。選股指的是選擇看得懂而且看得出有前景的公司,這個筆者稱之為商業分析,也就是分析出具備商業潛力的企業。

基本面投資的選時跟技術分析的選時不一樣,依據的是企業財報,也就是在企業財報證明這家公司的績效好的時候進場,在財報出現轉差時出場,若對台股過去歷史熟悉的讀者,就可以知道歷代股王都讓許多投資人套牢慘賠,能夠當股王一定是當時前景好、財務績效很好的公司,但是很多投資人因為對於財報的敏銳度不夠,在財報轉差後也不願意停損出場最後嚴重套牢。

因此,基本面的投資也必須在基本面轉差後先退場觀望,至於在財報還沒出現績效前就進行投資,雖然潛在報酬最大但也充滿危險,像是近年火紅的新藥股,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就像是賭博,因為結果就是0或1,失敗就是投資歸零。

最後是選價,當一家公司有商業前景、營運績效變好的時候,只要價格距離價值還有一段空間,在不會買太貴的情況下,才算是值得進場的價位,畢竟再好的公司買到不好的價格就會成為不好的投資。

選股、選時、選價聽起來是三個獨立的考量要素,但在筆者的思維中這是一套流程步驟。首先選股的意思就是選擇看起來有商業前景的公司,這是科學研究中的假設(Assumption),也就是假設這公司以後會很賺錢,而選時中的財報分析就是驗證假設是否成立的里程碑(Milestone),而選價則是評估預期結果是否能達到實驗目的(Profit)。

這種基本面的投架構是源自於創投,至於里程碑的設定不一定是季報、也可以是月營收報表或是其他明確的基本面事件,實驗結束的條件也可以不用股價來決定,這樣的架構是建立在風險控管思維之下的架構,是筆者個人相當欣賞的一個架構。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里程碑的概念,如果一家公司一直說自己前景很好,投資人也許可以等上個一到兩年,但是很多公司炒完題材後實際的績效卻拿不出來,最後股價常常讓許多小投資人血本無歸,因此建議投資人一定要有這種里程碑的風險控管思維來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

基本面投資方程式
  1. 選股:選擇有成長潛力的公司。
  2. 選時:在企業財報證明有財務上的績效時準備進場。
  3. 選價:等待好的價格,因為好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資,好的投資必須是買在好的價格上。

結語
我覺得有許多的投資人對於基本面的投資,往往只做到此書作者所提到的第1點:常常聽到新聞消息,也就是此書作者所說的假設,就買進了股票,而驗證假設是否成立的里程碑(財報分析)卻沒做,更不用說,是否買了太貴了。

曾經有讀者寫信問我,他買的股票前景很好,問我看法如何,我查了一下財報後,跟他說,此股票前景若如同新聞中說的那麼好,為什麼公司賺不到什麼錢(EPS很低),讀者卻回答不出來。

如同彼得.林區說:「他聽過無數的故事,賣木瓜汁的公司證明其產品能治療疼痛、拯救叢林有良方、高科技新發展,自牛隻身上萃取的新抗體、各種奇蹟似的醫療法、違反物理定律的能源新突破等。這些故事具有催眠的效果,買這類股票的人可以免除深入分析盈餘的功課,就像鐵板吱吱聲聽起來非常可口,你簡直忘記注意到底有沒有牛排。但最後你都得需要做副業來彌補損失。」【請參考:「題材股」(坦伯頓投資法則)

我也曾經說過,我並不會因為關鍵點記錄發出買進訊號,就跟著買進,我往往會查看成長力資料,驗證是否發出的買進訊號,是基於基本面因素。

最近有讀者問我,近期股市大跌,有些個股本益比都很低,可不可以買?

關於這問題,我回答:在於讀者的口袋深不深,若你口袋深,可以先試單,就是先買一些。(因為國安基金也在買)

若口袋不深,可以等到過完農曆年後,因為過完農歷年後開始要公布2016年1月的營收,可看看公司是否繼續成長,若呈現衰退,可能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更保守一點,可以再等到第1季財報公布)

所以讀者,最好緊盯之後發布的成長力資料,看看有無2016年基本面(財報)繼續成長,而股價卻被錯殺的個股。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