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窮查理:巴菲特背後的男人

來源:豐華財經作者:來源:2016-09-20 07:27

查理在1924年出生在美國奧馬哈,和巴菲特是老鄉,1948年從哈佛法學院畢業,成為一名律師,在從業過程中,蒙格並不滿足於只賺取律師費,還想有更多收入,於是他開始投資股市,此外,他還投資房地產業務,短短三年就獲利140萬美元。許多朋友調侃他不該做律師而該去做商人。其實,查理也早有退出律所,開一個投資公司的打算,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人——華倫.巴菲特。

1959年,35歲的查理在一次朋友的家庭聚會上,遇到了29歲的巴菲特,倆人一見如故,聊的非常投機。而這也奠定了兩人最終會走在一起。

此後,巴菲特和蒙格儘管分別掌管著自己的投資公司,但這並不妨礙兩人互相交流投資心得,甚至有時候還會商量著共同投資同一家公司,這證明他們兩人不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互相分享投資果實,也證明他倆的眼光和投資風格也很接近,這就好像我們在散戶大廳裡常見的一幕,老張看上一支股票,然後勸自己的朋友老李趕緊買,老李一看,這股票確實不錯,買了真就賺錢,然後明天老李投桃報李再推荐一支股票給老張,算是感謝。就在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兩人的感情也變得更加深厚了。

漂亮的第一仗

兩個人在最初交往的相互「荐股」歲月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收購藍籌印花公司,這次收購,既為兩個人今後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這是怎麼回事呢?1970年,一家叫做藍籌印花的公司,涉嫌壟斷市場,被美國司法部裁決,要出售55%的股份。聽到這個消息,查理.蒙格欣喜若狂,連夜趕回奧馬哈,當面力勸巴菲特進行收購。那這藍籌印花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會讓蒙格如此興奮並拉上巴菲特一起來買呢?

藍籌印花公司總部在洛杉磯市,是加州最大的禮品贈券銷售公司。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超市、商場和加油站等等零售企業,喜歡用​​禮品券進行促銷,在商店裡,顧客每花1美元,就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禮品券,按照禮品券的多少,可以拿去兌換一些獎品,少的可以換小孩的玩具、刀叉、文具等等,多了可以換手錶烤箱等價值更高的禮品。起先只是​​商家自己發行這種贈券,後來這種促銷活動越來越受歡迎,就有了專門發行禮品券的公司,藍籌印花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商場超市從藍籌印花買禮品券,然後發給消費者。消費者再用收到的禮品券,去藍籌印花公司兌換禮品。

更重要的一點,對於商場超市等商家來講,禮品券買的越多越便宜,所以許多商家為了減少促銷成本,常常會在藍籌印花這裡躉買大批禮品券備用。禮品券本身不值錢,而這會給藍籌印花公司帶來大量的現金。在禮品兌換之前,這筆錢可以隨意支配還不用支付利息。而且有的消費者,拿到禮品券之後,根本懶得去兌獎,或者就塞到抽屜裡忘記了,等拿出來一看,早過期了,這些沒有兌獎的禮品券資金,積少成多,這也會沉澱出大量的資金。在1968年一年,藍籌印花公司就有價值6000萬美元的禮品券沒有兌換,在1970年,禮品券的銷售收入超過12.4億,沒有兌換的禮品券就算按百分之一算,也有1200萬,這還不算他們的利潤。

可是,對於這樣一大筆錢,藍籌印花公司的管理層卻沒有好的賺錢門路,只是把它放進銀行來收取利息。當時,藍籌印花公司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且管理層過於保守,以致公司的股價很低,這次又吃了官司,55%的股份將被賣出。

蒙格看到了這裡面的價值,這意味著只要收購了這家公司,就收購了充足的現金流,可以進行更多的投資。而自己的手上又沒有足夠多的資金,所以,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巴菲特。於是他連夜找到巴菲特,希望他能夠購買藍籌印花公司的股票,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吃進。

最終,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收購了藍籌印花45%的股份,蒙格的投資公司收購了8%的股份。並相續進入了藍籌印花公司的董事會。他們接管了投資委員會,開始為藍籌印花公司那些沉睡在銀行的存款,謀求投資渠道。雖然在當時,巴菲特和蒙格相交已經將近十年,兩人情誼日益深厚,並且時常在投資上交流思想,但是在投資上真正的合作,還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藍籌印花公司為兩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平台,兩人也是合作默契,通過藍籌印花公司展開了一系列的投資和收購,也為兩人日後在同一個公司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從分歧到理解——查理投資哲學對巴菲特的影響

有了充足的資金,還有志同道合的戰友,查理.蒙格和巴菲特就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可這個時候,分歧出現了,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葛拉漢的學生,篤行價值投資,葛拉漢有一條投資原則,就是更偏愛「廉價股」,股價越便宜越好,但這一天,查理對巴菲特說,打算以一家公司帳面價格的三倍,溢價收購一家公司,當時巴菲特吃驚的半天沒回過神,奇怪蒙格為什麼會有這樣冒險的想法,那這家能讓查理開出三倍價錢的公司是誰?他又為什麼會如此吸引查理呢?

這家公司名叫喜詩糖果,是一位叫瑪麗.喜的老太太在1921年成立的,地點位於洛杉磯,起初只有一家很小的店面,主要客戶就是附近小區的居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喜詩糖果已經在整個加州開設了幾十家分店,成為加州糖果行業的標杆。1960年代末,瑪麗喜的孫子接管公司之後,決定賣掉公司。藍籌印花公司的一位投資顧問得知消息之後,把消息告訴了查理和巴菲特。

當時,有幾家公司都對收購喜詩糖果產生了興趣,但最終都沒有成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喜詩糖果的要價實在是太高了。當時喜詩糖果的淨資產是800萬美元、銷售額是3000萬美元、稅後盈利200萬美元、淨資產收益率為25%。喜氏家族對外開價是3000萬美元,而且絕不打折。相對於800萬美元的淨資產,溢價率達到275%,許多公司看到3000萬的報價,就打了退堂鼓,巴菲特也不例外,對於信奉葛拉漢安全邊際理論(安全邊際=價格/價值,收購價低於清算價才最安全)的巴菲特來說,這個價格實在太高,根本不能接受,他打算放棄這次收購。

查理這時拉住巴菲特,告訴他千萬不能放棄,一定要收購喜詩糖果。

第一,喜詩糖果在加州的影響力「超乎想像」。
當時加州人對喜詩糖果的喜愛,就像中國八九十年代孩子們對健力寶、北冰洋的喜愛。喜詩糖果經歷了大蕭條、二戰等等困難時期,是許多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憶,而這些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喜詩糖果不僅僅是一種糖果,更是一份情懷。現在這些孩子長大成人,組建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年聖誕元旦的時候,要買糖果,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喜詩糖果,這從每年聖誕時喜詩糖果門口排的長長的隊伍就能看出來。而這份影響相信還會繼續傳承下去。

第二,喜詩糖果「小而美」的經營模式。
喜詩糖果每個店面都不大,而每家喜詩糖果的裝修風格都非常精緻,整體裝修風格以黑白色為主,地面鋪上黑白相間的地磚,這與他們的銷路最好的招牌糖果顏色一致。牆上都是黑白老照片,大多是喜詩糖果創始人瑪麗喜做糖果和生活照,給人以懷舊和溫馨的感覺。同時,喜詩糖果的店員也不多,​​到1960年代末,幾十家店面中全體員工只有100多人,平均每家店不到三人,但每位員工都很忠誠,工作20年以上的老員工超過了三分之一。所以這些員工已經和店面周圍的顧客成了多年的朋友,這讓喜詩糖果的銷量一直很穩定。

第三,喜詩糖果的用料「很講究」。
公司的生產車間只有兩條管道,一條標示「奶油」;另一條標示「生奶油」。製作糖果的過程中不用一滴水,其他的原料也都是精挑細選的優質品,並且無論是大蕭條、還是二戰等困難時期物資緊張,喜詩糖果的品質也從未下降過(有減產、提價的行為,但從不用差級別的原料)這讓喜詩糖果的口感非常好,擁有了良好的口碑,而這種口碑,也是一份無形價值。

聽了蒙格的分析,巴菲特覺得有一定道理,但他仍然覺得3000萬的價格太貴,經過和喜詩家族幾輪談判下來,最終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一致。後來巴菲特回憶,當時如果對方再提價,哪怕1萬美金,他也會轉身就走,現在想想,當時差一點就範了一個大錯誤。

巴菲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藍籌印花收購喜詩糖果之後,喜詩糖果的發展的確超乎想像。收購喜詩糖果三十年後,它為巴菲特和查理貢​​獻了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喜詩的發展雖然非常緩慢,但它成長的腳步既穩健又實在,而且最大優點在於無須額外注入資金,一次性投入之後,它就會源源不斷的為你貢獻意想不到的利潤。

買入喜詩糖果是查理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重要修正。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曾經教導巴菲特,最好的賺錢辦法是投資「廉價股」。巴菲特也一直遵從老師的教誨,但是,查理認為,比起以大幅折價買進陷入困境、需要耗費時間精力、甚至還可能需要更多援助資金的公司來說,多花些錢買進一家好公司更加輕鬆愉快。

後來,在喜詩糖果的成功,被巴菲特成功複製,1988年大筆資金買入可口可樂並堅定持有到現在,可口可樂的股票也帶給了巴菲特豐厚的利潤,也成為巴菲特投資中的經典案例,但不要忘了,查理推薦的喜詩糖果,才是最初轉變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本因,也是在查理的敦促下,巴菲特從買「便宜貨」的老路邁向買優質企業的新途。

查理的投資哲學

無論是購買藍籌印花公司,還是購買喜詩糖果,都讓巴菲特和查理覺得,對方和自己的投資觀非常契合,配合也非常默契,於是,在1975年,查理清算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將資金投入到了巴菲特的公司中,兩個人也非常順利的走到了一起,並開啟了長達40多年的合作。

查理.蒙格的投資哲學,和巴菲特比起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就像剛才我們舉的喜詩糖果這家公司的例子,查理總結它是「坐等投資法」:如果你買了一個偉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兒待著就行了,不用費任何的力氣和心思,它就會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

判定偉大公司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查理總結了三條:
  1. 有競爭壁壘,別人無法效仿。就像喜詩糖果在加州居民心中的地位,別的企業可以模仿喜詩糖果的口味,甚至店面裝潢,但永遠模仿不了它的內在價值和情懷。
  2. 行業先行者,查理形象的比喻這些企業是在浪尖長時間衝浪的人。
  3. 睡夢中的巨人:一些優質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導致股價下跌,只要你能斷定它的未來發展前景,最終判斷正確獲得豐厚回報。比如1973年低價買入華盛頓郵報。

除此之外,查理還有幾條非常重要的投資心得:
  1. 要集中不要分散:「如果你把我們主要投入的10家公司去除掉,你會發現我們的表現很平庸。」
  2. 只投資熟悉的公司:「我們成功的訣竅是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而不是解決難題」。
  3. 盡量避免做空:做空行為是很危險的。做空不是長期投資,只能做短線。
  4. 好時機下重註,其他時間按兵不動:就像獵人打獵一樣。

投資考勤卡

最後,我想用查理在一次演講中遇到的突發狀況來結束今天的節目。一次活動中,查理正在準備上台演講,這時鄰桌的一位女士,逼著查理只用一個單詞來總結自己的投資成功心得,他想了想,說「理性」。他解釋道,大部分人在投資過程中,都太浮躁、擔心得太多。

成功需要非常平靜耐心,但是機會來臨的時候也要足夠進取。查理形象的說,雖然市場上的機會很多,但真正能把握住,讓你賺錢的並不多,更多的人捺不住性子參與交易,最終只能品嚐虧損的苦果。

「只尋找不動腦筋就可以賺錢的機會」他形象的用一張考勤卡做比喻:「如果一張考勤卡上有20個空格,也就代表著你一生只有20次投資的機會,相信你一定會真正慎重的考慮自己做的事情,只在自己有把握並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投入巨資,這樣的表現會好得多。」

蒙格的智慧核心:多元思維模型

我們可以活的純簡,卻不能想的膚淺。一個有靈性的人,可以字里江山、畫裡乾坤,隨心所欲卻不踰矩,看似很玄、其實不然,只是他們都悟道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或者說複式思維框架。若你有心,其實,你也​​可以。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蒙格屢屢提到了一個影響他生活、學習和決策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建立在他稱作為「多元思維模型」基礎之上,他提倡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他說:「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麼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

你們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型。你們必須依靠這些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包括間接的和直接的。你們也許已經註意到,有些學生試圖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他們在學校中是失敗者,在生活中也是失敗者。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句話經常掛在蒙格的口中,事實上,我也覺得沒有比這更能形容知識狹隘的缺陷了,當你手中只有一種工具的時候,你就只能用這種工具來幹活,你只有錘子,你就只能用錘子來挖地,只能用錘子了砍樹,只能用錘子來開西瓜,當你真實地感知到知識面狹隘帶來的窘迫,到那個時候,蒙格就會像唐僧一樣說「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當你明白舍生取義(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之​​後自然會回來跟我唱這首歌,南無阿彌陀佛。」

蒙格喜歡把人們的觀念和方法比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觀念或方法),那還有什麼比用它來取代你較為沒用的舊工具更好的呢?我常常這麼做,但大多數人會永遠不捨得他們那些較為沒用的舊工具。

在所有行業、所有學科和大部分日常生活中,這種做法會讓問題變得一團糟。鐵鎚人綜合症能夠把人變成徹底的白痴,而治療它的惟一良方是擁有全套工具。你們不能只擁有一把鐵鎚,你們必須擁有所有的工具。

蒙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將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而具體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蒙格極為推崇的就是如下的幾個:
  • 複利原理
  • 排列組合原理
  • 費馬帕斯卡系統
  • 決策樹理論
  • 會計學
  • 複式簿記
  • 質量控制理論
  • 後備系統
  • 斷裂點理論
  • 理解質量概念
  • 誤判心理學
  • 微觀經濟學
  • 規模優勢理論

蒙格在進行投資評估時候採用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方法在商業世界獨一無二,屬於自主研發原創,原因是他實在找不到現成的方法來解決投資問題,他只要花費大量的心力自創了這個「多元思維模型」。

他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記住,這100種模型往往能夠帶來特別大的力量。當幾個模型聯合起來,你就能得到巨大的能量效應;這是兩種、三種或四種力量共同作用於同一個方向,而且你得到的通常不僅僅是幾種力量之和。那就像物理學裡面的臨界質量,當你達到一定程度的質量,你就能引發核爆炸——而如果你沒有達到那種質量,你將什麼也得不到。有時候各種力量只是簡單地相加,有時候它們會在臨界點或者臨界質量的基礎上聯合起來。

更為常見的情形是,這100種模型帶來的各種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衝突的。所以你將會面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境況。如果你不明白有捨才有得的道理,如果你以為魚與熊掌可以兼得,那麼你就太傻了。對於需要高級思維的活動,你這種頭腦不清對於旁人而言就變成了一種風險。你必須辨認出這些事情之間的關係。你必須意識到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的那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他說:「生活無非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聯繫。」所以你必須擁有各種模型,你必須弄清楚各種模型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的效應。

正是這種通過驚人的才智、耐心和數十年的相關經驗支撐起來的這種標誌性方法,使得查理成為備受巴菲特看重的商業模式識別大師。他就像一名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通過邏輯、本能和直覺決定最具前景的投資「棋步」,同時又給人一種幻覺,似乎他的洞察力是輕易得來的。但請別弄錯了:這種「簡單」惟有在到達理解的漫長旅途的終點——而非起點——才會到來。他獨到的眼光得來不易:那是他畢生鑽研人類行為模式、商業系統和許多其他科學學科的產物。

為什麼其他人並沒有更多地使用他的投資技巧呢?也許答案是這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查理的跨學科方法真的太難了。此外,很少投資者能夠做到像查理那樣,寧願顯得愚蠢,也不願隨「大流」。查理堅持不偏不倚的客觀態度,他能夠冷靜地逆流行觀點的潮流而上,一般投資者很少擁有這種素質。儘管這種行為往往會顯得固執或反叛,但查理的為人決不是這樣的。查理只是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即使那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相左。很少有人看得出查理這種「獨狼」性格是他在投資界取得優異業績的原因。但實際上,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性格,那麼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聰明,閱歷再豐富,也未必能夠成為像查理.蒙格這麼偉大的投資家。

蒙格所說的多元思維模型看似複雜,但也可以簡單地說就是將各學科的常識——非常基礎的知識綜合在一起來分析問題。當然,蒙格定義的常識可能會比我們眼中的常識會高好幾個檔次,但知識這種東西,怎麼多也不為過。

蒙格說:擁有常識不但意味著有能力辨認智慧,也意味著有能力拒絕愚蠢。如果排除了許多事情,你就不會把自己搞得一團糟。我們看很多書。我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不看很多書的。但光看書還不夠:你必須擁有一種能夠掌握思想和做合理事情的性格。大多數人無法掌握正確的思想,或者不知道該怎麼應用它們。你擁有的基本知識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識就越少。

多元思維模型要求跨學科學習,而蒙格則認為無須理會學科的法定界線,學習就應該會到最初的樣子,需要學什麼就學什麼,文科生一樣可以編程,理科生一樣可以寫詩,世界並不是按照跨學科的方法組織起來的,它是眾多學科的綜合體。

現在流行「跨界」這個概念,我知道現在的這個「跨」字會顯示出勇氣與膽量,而實際上,知識是沒有界限的,張開眼睛就看得到,伸出手去就觸摸得到,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多元思維模型,這個模型可能不會讓你變得像蒙格一樣聰明,但至少會讓你變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