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巴菲特為何買IBM?(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

本書亦大舉涉獵了投資數學、行為財務學,以實際理論剖析巴菲特思考邏輯。巴菲特曾說「我做的事並未超過任何人的能力範圍」,只要熟悉巴菲特的方法,你也能發展出專屬於個人的最佳投資組合,在股海中穩中求勝!本篇只介紹「巴菲特為何買IBM?」。

巴菲特不買科技公司的原因,並不是他對這些公司不了解;他其實非常了解科技業。一直困擾他的是,很難預測科技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但在2011年底,波克夏竟然買了IBM六千三百九十萬股的股票,大約是該公司5.4%的股權。波克夏付出了大膽的一百零八億美元,也是有史以來巴菲特對單一公司的最大筆投資。

巴菲特說:「所有的商業觀察家都知道,兩位執行長路.葛斯納和山姆.帕米沙諾把IBM從20年前瀕臨破產邊緣,轉變成現在如此卓越的公司。他們的營運成果真的是不同凡響。」

葛斯納賣出利潤偏低的硬體資產,並朝軟體與服務業務轉型。之後,帕米沙諾在2002年成為執行長,他進一步賣掉個人電腦事業,藉由把業務聚焦在服務、網路與軟體,讓IBM在未來十年得以持續成長。

在科技領域中,資訊科技服務業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全球性的產業,而且在這一行裡面,沒有一家公司比IBM還更大。資訊科技是一個超過八千億美元的市場,涵蓋的服務範圍很廣,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領域:
  1. 諮詢:IBM是全世界最大的廠商,比第二家足足多了38%。
  2. 系統整合:也是全球最大。
  3. IT外包:IBM是全世界最大的供應商,比第二家多了78%。
  4. 商業程序外包:IBM是全球第七大。

在科技業中,資訊服務業被認為是具有成長防禦性的行業。科技業中的硬體與半導體業者,本質上較容易受景氣週期影響,但服務業者則因相對穩定的成長前景得利。由於IT產業的營收屬於經常性收入,而且與大型企業與政府機關的固定預算有關,所以有更強的復原力。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IT服務業如諮詢、系統整合與IT外包,都被認為有「護城河」特質。晨星公司科技部門副總監格雷迪.伯克特指出,在諮詢與系統整合業,如商譽、過去的紀錄與客戶關係等無形資產,是建立護城河的本錢。至於在IT外包領域轉換成本與規模優勢就能形成自己的護城河,因此IBM只要找到一個新客戶,這個客戶很可能在未來好幾年都會是它的忠實客戶。只有在相對較小的商業程序外包領域,不受無形資產與轉換成本的保護。

再加上IBM的財務模型與商業展望的五年計畫中,預計要花五百億美元做為未來回購股票的費用。巴菲特問道:「那麼一個長期持有的股東,例如波克夏在那段期間怎麼樣才會高興呢?我們應該希望IBM的股價在這五年期間都疲弱不振。」

希望一支股票長期表現低於大盤,聽起來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是真正的長期投資人,這樣的思維實際上是相當理性的。巴菲特帶著我們計算一下所有的算式:「如果IBM的平均股價是二百美元,那麼五百億美元會買到二億五千萬股的股票。最後流通在外的股票是九億一千萬股,而我們會持有該公司7%的股權。如果在這五年期間,回購價格是三百美元,IBM只會買到一億六千七百萬股。五年之後流通在外的股票,就會是九億九千萬股,而我們的股權就會是6.5%。」

對波克夏來說,這兩種結果就有很大的差異。股價較低時,波克夏會增加它的股票盈餘達一億美元,這個數字在五年之後可能意味著:價值增加15億美元。

結語
之前有一篇文章介紹過,為什麼巴菲特要買IBM【請參考:一張圖證明巴菲特觀點:多關注IBM的EPS增長】。

文中提到,IBM這些年來裁員、降低成本、回購股份已經導致EPS增長了三倍,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紅色框起來的部份,即是IBM近年股利增長的情形)


巴菲特說過買進IBM的最佳理由是:「實質性增加了IBM股東所能享受的收益」。

我想巴菲特會買蘋果股票,應該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應該有什麼因素實質增加了Apple股東所能享受的收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