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米勒在1982年到2012年之間管理萊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其績效在1991年到2005年期間連續15年擊敗S&P 500指數。由於米勒得以成名的基金,稱為價值信託基金,多數人可能因此認為他應該屬於價值型投資人,重視一般的價值投資衡量。可是,這些並不是米勒的唯一考量。
向前看,重新界定價值投資
投資顯然是向前展望的活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處理。很多價值型投資人只藉由歷史資料判斷目前股價是否便宜。
舉例來說,某股票過去10年的本益比是20倍,目前本益比是15倍,所以由歷史觀點來看,目前股價相對便宜。對於這種說法,米勒會說,那又怎樣?除非他預期該企業的未來表現將顯得目前股價便宜,否則他就沒興趣。
若公司正發生麻煩,本益比偏低或許是應該的。反之,如果公司營運可能復甦,盈餘成長速度可能會超過市場預期,那麼米勒可能會同意該公司的股價便宜。可是,關鍵還是向前看。
從這個角度思考,或許就不難瞭解米勒有時候為什麼會持有其他價值型投資人不會買進的股票。
米勒持有大量的科技類股,譬如:亞馬遜和戴爾電腦。他認為,如果考慮未來的強勁成長與資本報酬,這些股票比較值得投資。他的看法是正確的,結果甚至更超過他的預期,因為這些股票在1990年代末期開始飆漲。由1997年6月到1999年4月,亞馬遜股價上漲6,600%。由1995年到2000年初,戴爾電腦上漲7,000%。
幾年後,《錢精雜誌》刊載的一篇討論價值投資歷史的文章,曾經描述米勒在1998年持有載爾電腦:「其背叛價值投資的行為,就如同歌手鮑伯.戴倫改用電子樂器一樣。」
米勒指出,比較股價與過去的盈餘、帳面價值或現金流量,你沒辦法因此找到價值低估的股票。反之,股價需要跟企業未來將創造的自由現金流量做比較。這也是巴菲特決定便宜價格的方式。
這種方法始終是米勒投資風格的標誌。2003年2月接受Barron's雜誌訪問時,他藉由「價值幻覺」來形容傳統衡量角度觀察價格顯得偏高,但由未來展望立場衡量,價格卻實際便宜的股票。他表示:「沃爾馬從掛牌以來就顯得價格昂貴,本益比為20多倍,但你如果在上市當時買進沃爾馬,獲利應該有數十倍。」如果瞭解沃爾馬的未來成長狀況,當時股價看起來當然便宜。
2006年第四季寫給股東的信函裡,米勒表示:「我們知道,真正的價值投資是要瞭解最佳價值,而不是認定某些東西要看起來昂貴或便宜,或假定股價下跌、本益比偏低就是便宜。」他指出「價值型基金通常會持有低本益比、低價格/帳面價值比率、低價格/現金流量比率的股票,成長型基金則剛好相反……實際上,問題不在成長或價值,而是最佳價值在哪裡?」本益比低的股票,未必是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想要找到真正的便宜貨,關鍵是向前看,不是向後看,前瞻而非回顧。有些股票之所以便宜,只是股票市場為了反應基本面惡化而給予較低的價值評估。所以,我們應該留意的是未來的資本報酬如何。我們能夠最精準猜測的未來資本報酬將如何,企業管理者如何配置資本於各種競爭狀況,讓我們得以避開那些價值陷阱。
因此,米勒的投資組合裡包含各種股票,所有股票只有一種共通點,也就是米勒定義的投資價值。對於旁觀者而言,這究竟是屬於價值型或成長型投資呢?答案不重要。重點是:相較於未來表現,它們的買進成本便宜。
結語
總結來說,只要你預估未來的盈餘發展,發現目前的股價是處於低估的,就是「向前看」的價值投資。
其實有許多投資股票的大師們,也都是「向前看」的價值投資,像是:
- 坦伯頓【請參考:率先見到旭日初升(坦伯頓投資法則)】
- 彼得.林區【請參考:彼得.林區公式(股票神童)】
- 約翰.聶夫【請參考:總報酬率比率】
- 吉姆‧史萊特【請參考:本益成長比】
其實連巴菲特也是,巴菲特曾說過:「站在球會到的地方,而不是它現在所在的位置。」【請參考:「價值」投資:多此一說(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而我自己利用成長力資料預估的「合理成長價」也是屬於「向前看」的價值投資。例如我在2016年第3季財報公佈後,預估宏全有很高的合理成長價,所以買進它【請參考:成長分析—宏全9939(105年度)第三季】。
雖然我當時預估宏全的合理成長價高估了,但也沒關係,只要方向大概正確,最後都會讓你當初的買進價格顯得便宜。如下圖:
一般「向後看」價值投資的做法是,低於內在價值時買進,高於內在價值時就賣出。但「向前看」的價值投資,卻不同,只要你買進之後,若它的盈餘一直持續成長,就算成長變緩了,也不要賣。例如,我當初以36元買進的台光電【請參考:成長分析—台光電2383(103年度)第三季】。
雖然我當時以36元買進的台光電是創新高價,但從現在看來36元極為便宜。而台光電我目前還持有中。如下圖:
只是你要從「向後看」的價值投資,改成「向前看」的價值投資是困難的。之前文章我也提過:我也是經過好多年,才不再說我是「價值型投資人」,而改說我是「價值成長型投資人」【請參考:價值與成長的綜效之路(誰都學得會的「算股」公式)】。
原因很簡單,在台灣的投資人,許多人都有「向後看」的價值投資評估資料如【價值線資料】,但和我一樣有,「向前看」的價值投資評估資料如【成長力資料】卻很少。
其實投資股票跟人生很像,我們需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