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重量級的社會心理學家,康乃爾的吉洛維奇與史丹佛的羅斯,爬梳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研究,擷取精華重點,從實際例子檢視你我可能會落入的思維陷阱。本篇只介紹「天真實在論」。
許多「預測市場」在近幾十年如雨後春筍出現,像是線上預測市場Intrade、愛何華電子市場與好萊塢股票交易所,藉由集結眾人意見來預測股市走向、奧斯卡獎得主與總統大選結果。根據研究結果,無論是面對任何未知變項,諸如室內溫度、罐內的雷根糖數目或諾貝爾和平獎的可能得主,把眾人的預測加以平均幾乎總會比單獨個人的預測更準確,預測市場也就應運而生。談到對花費、風險與益處的評估預測,尋求他人的意見是好主意。
然而,許多人不了解的是,即使只是多一個人都可讓預測準度提升甚多。一般人有從這種做法從中獲益嗎?在我們舉出相關研究之前,你先想一想以下問題:假設有人請你跟一個朋友猜金門大橋的長度、某棟即將出售的價格,或某個軍事行動的士兵死亡人數,這時你會多看重朋友的答案——尤其在你們差異甚大的時候?你會純粹把兩人的答案平均起來嗎?或者你會衡量誰的答案比較有可能正確(大概會是你自己的答案),以那答案為準嗎?
如果你們的答案還算接近,很可能雙方都比正確略高或略低,這時平均起來不見得比較準確,但如果你們的答案相差甚遠,很可能一個比正確解答高得多,另一個比正確解答低得多,這時平均起來會比各自的答案準確。這在數學上是必然的結果。如果你們兩個跟正確解答的差距一樣大,平均後都會更準確,但即使你原本的答案離正確解答較近,對方正確解答遠得多,則平均後你會稍不準確一點,對方則準許多,平均的結果仍略好一籌。
天真實在論
喜劇演員喬治.卡林是另一個二十世紀的天才,他曾問觀眾:「你們有沒有發現每個開車比你慢的都是白癡,比你快的都是瘋子?」這句話直搗人類心理與人性愚味的核心。
心理學家把這種自認客觀而非主觀的強烈傾向稱為「天真實在論」。例如說你喜歡的音樂實在太吵,連他們還年輕時都聽不下去,或是批評說想不到竟然有人會喜歡這種食物(或這種藝術、這種服裝風格),你不禁心想他們的品味還真怪。我們往往覺得奇怪或搞錯的是別人而非自己。
當你明白你跟別人有這種心理,你就朝智慧邁出一大步,平時對各種事情都更有智慧,妥善處理朋友、家人或同事的歧見。
我們回歸正題:當兩個人一組做出估計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相信你從天真實在論已經知道答案。雙方可能都認為自己的答案較不偏頗,更為正確,也就不太看重對方的答案——在兩人的答案相差甚遠時尤其如此。然而,平均的功效正是在這種時候最為顯著!
啟示顯而意見:我們自認比有專業能力的別人估得準,卻為此付出代價。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會藉由一起討論減少歧見,在僵持不下時採取中間立場,從而獲得較佳成果。
如何超脫天真實在論
只要你體認到個人的觀點不見得勝過他人,甚至也許是遜於他人。我們務必明白我們的觀點只是個人觀點——會受個人視角、經歷與意識形態所左右。
結語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說:「愚蠢的堅持是狹隘的思維在作祟。」
而我之在投資上也經常犯這種錯誤。例如,雖然我也學過技術分析,但我對技術分析有很嚴重的意識形態,就是不相信技術分析。我只著重在基本分析,我自認能評估成長股,但結果在「預估合理成長價」往往評估過於樂觀,導致買進的價格太高而賠錢。
最後我決解的方法,到頭來還是靠技術分析的幫助。換句話說,基本分析者的判斷必須直接反映在市場的集體判斷中,才是最佳的。所以我時常利用成長力資料的分析,並配合關鍵點的突破買進信號來確認。【請參考:請問:合理成長價使用的方式是在預估EPS,請問Wawa平常都是用什麼方法在預估?】。
另一個例子是:以前我也自認為當個「價值型投資人」才是王道,但就是我只願當個「價值型投資人」,才讓我賺不到錢,而忽略「成長分析」的重要性【請參考:價值與成長的綜效之路(誰都學得會的「算股」公式)】。
最近遇到多年不見的朋友,於是我們聊起了股經,他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好運,買的股票大都賺錢,而他買的股票都讓他賠錢?
後來我想起了一句話,布蘭奇.瑞基說:「好運是設計的剩餘物。」
同樣的並不是我的運氣特別好,而是我的好運是我設計「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的剩餘物【請參考:簡單的事情反覆做,熟能生巧(巴菲特給散戶的9個忠告)】。所以投資者應該在身邊有一份讓你在投資上能帶來好運的資料。
我個人覺得克服「天真實在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要多批評別人,而是要學習多讚美他人。
批評者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但沒有任何人和事是完美的,包括我的資料。就算你批評是對的,因為你批評了別人,由於自尊的關係,你不容易拉下臉去學習你批評對象的優點。
若是你當個讚美者,由於你必須先找出對方優點才能讚美他,所以你較容易發現和吸納別人的優點,這樣你較會像個海綿一樣吸收別人的優點而成長。經過多年後,你會發現你學習了別人的優點而成長許多,而批評者則原地踏步。
我常給讀者建議的是,學會了投資方法,你會受用一生,好過我推薦你一檔股票。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