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貝果麵包與甜甜圈(文化衝突)

「股神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信推薦閱讀書籍」。史上第一位指數型基金發明人、基金之神約翰.柏格對短線投機文化的沉痛告白。柏格不僅觀察到此文化衝突的危險訊號,他更大聲疾呼投資人應立即回歸長期投資的重要原則。本篇只介紹「貝果麵包與甜甜圈」。

我們如何定義企業的「股東價值」呢?我們如何衡量這種價值?期限如何?究竟應該是短期或甚至瞬間的股價呢?還是應該是長期的公司內含價值呢?老實說,長期而言,此兩者不會有什麼差別。股票市場上,公司股票的長期報酬幾乎完全是由公司的投資基本面決定。

舉例來說,過去150年以來,美國企業整體的通膨調整後實質盈餘成長率與股息殖利率加總和,大約略低於7%(殖利率為4.5%,實質盈餘成長率為2.5%),幾乎等於股票價格的實質報酬率7%。所以,長期而言,投資基本面才是決定因素,不是市場價值評估。

可是,短期內,投機的震耳雜訊經常凌駕基本面。這方面的雜訊可能經常造成干擾,就1年期數據來比較,股票年度投資報酬(股息加上盈餘)與市場報酬(本益比變動程度)之間的差異往往很可觀。可是,如果是25年期滾動衡量,兩者的差距會顯著縮小。

我們知道,長期而言,市場報酬將反映投資基本面——盈餘與股利——並取代市場的投資價值評估。可是,長期以來,投資活動始終居於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我們也繼續忽略班傑明.葛拉漢的精闢智慧:「短期之內,股票市場是投票機器,長期而言,則是權衡機器。」

可是,我們金融市場的「衡量」功能遭到「投票」排擠。投機活動在市場得以扮演的重要角色,凱因斯說:「……股票根據許多無知個人形成之群眾心理而產生的傳統價值評估。」由於不能排除群眾的看法,專業投資人也會試圖「猜測公眾價值評估的變動。」

這些專家不僅沒有致力賦予企業適當的價值,反而視其專業為猜測公眾對於股票價值評估的變動。長期而言,當然只有很少人得以成功。

貝果麵包與甜甜圈
有兩種性質不同的烘焙品——貝果與甜甜圈——代表兩種性質不同的股票市場報酬。我們不難想像,貝果代表股票市場的投資報酬——股息殖利率與盈餘成長。股票的投資報酬,反映了貝果的根本性質:營養、硬朗、紮實。

同理,鬆軟的甜甜圈,則代表市場的投機報酬,這是來自於投資人對於企業創造之每1美元盈餘所願意支付價格的顯著變動。當市場大眾對於股票價值評估的意見發生變動,由鬆軟甜美的樂觀氛圍,轉變為酸臭的悲觀看法(反之亦然),就意味著甜甜圈代表的部分正在發揮作用。

至於貝果代表的投資基本面條件,幾乎永遠是根本價值所在,而狀似甜甜圈之變幻無常的投資人情緒,最缺乏的就是穩定內涵,而這些情緒幾乎永遠只能幫倒忙。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投資的最根本原則就是:長期擁有企業、持有股票。可是,目前絕大多數的交易,情況都剛好相反,他們從事「攪拌」的活動,買進一些紙張,然後彼此之間不斷來回進行交易。

結語
曾經有位讀者寫信問我:「我已弄懂你的關鍵點記錄,但目前還是不瞭解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的用途。」

讀者可把我的關鍵點記錄視為尋找「甜甜圈」的工具,而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中,可找到股息殖利率和盈餘成長,所以可以替你找到你要的「貝果」。

其實在我的投資生涯中,我偏好尋找「貝果」,但如何找到營養、硬朗、紮實的貝果呢?我之前文章也介紹過了【請參考:透視盈餘成長率】。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