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想法vs.實踐(文化衝突)

「股神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信推薦閱讀書籍」。史上第一位指數型基金發明人、基金之神約翰.柏格對短線投機文化的沉痛告白。柏格不僅觀察到此文化衝突的危險訊號,他更大聲疾呼投資人應立即回歸長期投資的重要原則。本篇只介紹「想法vs.實踐」。

在股票賭場進行這類的賭博遊戲,只會增加莊家的抽頭收入,減少可供賭客分享的市場報酬。沒錯,我們大有理由詢問:客戶的遊艇在哪裡?或者,就目前的現況來說,應該問:客戶的噴射機在哪裡?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策略顯然是:買進股票,然後繼續持有,不要再踏進賭場。

「想法一分錢可以買一打;實踐才是一切。」

這個口頭禪貫穿我的整個事業生涯,當然也適用我創辦這個全世界第一個指數基金。

指數型基金的模糊概念,至少可以回溯到1951年。檢視股票型基金與各種股價指數之間的報酬統計數據之後,我在普林斯頓大學論文歸納一項結論,認為共同基金「不該宣稱優於股價指數。」有些人認為,這種想法是我後來致力發展指數型基金匹配市場的前兆。

這個種子最後成長為我在1975年提交給先鋒公司董事會的計畫,我們也據此成立第一個指數型基金,參考指數是S&P500。

雖然之前也有一些試圖開發指數型基金的失敗案例,那些有關指數型概念的多方面並行發展,更確認了我的論點:想法本身不重要,實踐才是關鍵,想法都是A+,實踐卻是F。只有先鋒公司的創意,最後結成果實:想法A+,實踐A+。

「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保羅.薩謬爾遜對這個指數型基金大力讚揚,他在2005年對「波士頓證券分析師協會」的演講說:「柏格的這項發明,我認為其等級不亞於輪子、字母、谷騰堡印刷機、葡萄酒與乳酪等。」

單純性的威力
指數型基金之所以值得推薦給機構投資人和個人投資者,關鍵在於其蘊含的單純性。就最初構想來說,指數型基金是擁有S&P500指數代表的整體美國股票。且還有六項好處:
  1. 中等收入的人也投資得起。
  2. 對應整體大盤的S&P500指數。
  3. 年度費用極低。
  4. 投資組合周轉率很低。
  5. 最好的地方,是有效分散投資,讓平均報酬得以最大化。
  6. 沒有手續費。

換言之,買進整體股票市場,然後永遠持有(或至少擁有至退休)。不用擔心來來去去的投資組合經理人,不需下注賭哪位經理人的運氣夠好或技術夠強,其表現能夠超越市場。擁有指數型基金,然後輕鬆度過一個不用擔心財務問題的人生。

結語
不論以前或是現在,媒體常會報導某些人剛開始才有幾十萬元,進入股市後就賺得上千萬的故事。許多人都被這些故事所誤導,進而在股票市場中從事投機的活動。其實有更多的人是原本有上千萬,進入股票市場後,只剩下幾十萬,只是這些故事媒體從來不喜歡報導它。

巴菲特說:「賭博的魅力在於以小博大,不論實際的機率有多小。因此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主打巨額賭金,政府的樂透也大肆宣傳巨額的頭彩。民眾寧願相信一夕致富的美夢,也不願掌握一個慢慢致富的機會。」

多年之前,曾有位讀者寫信問我:「我不想訂閱你的資料,但想請問你有沒有明牌可告訴我。」我回答:「我沒有。」

彼得.林區說:「股票投資和減肥一樣。」

許多人為了健康,於是有想減肥的良好想法,但實踐的方式,卻是買減肥藥來吃。雖然減肥藥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減肥成功,但到頭來會讓你失去了健康。

那位讀者問有我有沒有明牌,好像去減肥動運中心,問說:「我不要運動,請問你有沒有賣減肥藥一樣。」

許多人都有想投資股票致富的想法,但實踐上卻大有問題。我常告訴讀者,學會了投資方法會讓你受用一生。

而明牌到處都有,如同此書作者所說的「想法一分錢可以買一打;實踐才是一切。」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