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心靈的階梯(定位)

本書提出了許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諸如可口可樂、IBM、福斯汽車、舒潔面紙等;從他們的經驗中,你將了解到在各種時機和狀況之下,該如何才能成功的定位。除了產品,人也要善用定位理論,在人生座標中,為自己確立成功的方向。本篇只介紹「心靈的階梯」。

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米勒博士的研究,一般人的腦海無法同時容納七個單位以上的事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時常遇到和七有關的事物,因為比較容易記憶。例如電話號碼通常都是七個數字、世界七大奇觀、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叫任可一個人說出所能記得的某一類產品的品牌名稱、很少人能記得七家以上感興趣品牌名字。若是不感興趣的產品,一般消費者所能記得的廠牌名稱通常不會超過三家以上。

進入心靈的方法——無法搶先就難植入人心
打開一個人心靈的簡易方法就是要搶先,在大自然界也是一樣。「印跡」是動物學家用來解釋一個新生動物和母親第一次接觸時的一個專有名詞。這種第一次接觸通常只有幾秒鐘,但母親的影子卻從此深深烙印在新生兒的腦海。

或許,你會認為所有的鴨子長得都一模一樣,可是即使是才出生一天的小鴨子,不管牠是置生於多大鴨群中,牠將永遠會認得自己的鴨媽媽。若是在印跡的過程中,因一條狗、一隻貓,或是一個人的出現而中斷了,那隻小鴨以後會將這個中途出現的狗、貓或是人類當成其母親——雖然牠的這個母親長得實在不太像鴨子。

我們來問自己一些簡單的問題來證明此一方法:
  • 第一位在月球上步行的人是誰?是尼爾.阿姆斯壯。第二位呢?
  • 世界第一高峰?是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第二高峰呢?

產品的階梯
人們為了應付產品的爆增,因而學會了在心中早就將各種產品和品牌分成各等級。或許我們可以說,人的心中是由一系列的各種階梯所組成。每一階是一個品牌名稱,而每一個梯子只擺放同一類的產品。有些梯子有很多的階(七階其實就夠多了),有些梯子的階數則非常少。

任可一個競爭者若想分食市場大餅只有兩種方法:將市場內原有的廠牌擠掉(成功機會微乎其微),要不然就是盡量擠上市場內原有廠牌的位階。

歷史證明,一般來說,第一個進入腦海裡的廠牌其市占率和占有時間是第二個的兩倍,第三個的四倍,而且此種關係一般來說都很難改變。

例如,可口可樂財團傾其全力為「比博先生」(Mr. Pibb)促銷,但該產品仍併不過第一品牌「胡椒博士」(Mr. Pepper),充其量只不過在市場上取得老二的地位。IBM不僅規模比全錄大,在科技、人力及財力等方面的資源亦非全錄所能比擬。但是IBM也生產了一批與全錄影印機相比,也毫不遜色的新型影印機時,結果如何呢?其對市場的生態並沒有造成重大的改變。全錄在影印機市場的占有量依舊是IBM影印機的好幾倍。

幾乎所有的優勢都為龍頭老大所掌握。在缺乏足夠使消費者改變心意的情況下,消費者還是會傾向購買和其上次購買時相同品牌的產品。至於店家一般也傾向於展售龍頭老大的產品。規模較大且獲利較多的公司,通常擁有優先挑選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優勢,也較容易吸引素質佳的員工。

所以從各方面來說,位居龍頭老大的品牌可說是占盡了各種優勢。例如在飛機上,航空公司通常只會準備一種品牌的可樂、一種品牌的薑汁汽水、一種品牌的啤酒……等。

為產品定位
定位並不是要對產品的本質有所改變,定位其實是指你對你所要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無造成改變。換句話說,就是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在消費者的心理占有一席之地。

全錄本來就有其定位,可說是影印機的可口可樂。假若你的公司缺影印機,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全錄,而最先打電話聯絡的,也極可能是全錄公司。當全錄看到辦公室用品逐漸邁入系統化,尤其是以電腦為主的資訊系統,於是將科學資料系統公司買下來,並將其名稱改為全錄資料系統。

但六年之後,全錄資料系統關門。假若全錄公司稍加審視消費者的心理,很快地就會發現,進軍辦公室資訊系統這一行業是極不可能成功的。(在消費者的心中,全錄是影印機,不是什麼科學資料系統)

幾年之後,全錄又在市場上推出許多辦公室自動化產品,不在以全錄為名。例如,XTEN網路、伊士那特(Ethernet)網路、史塔工作站(Star Warkstation),以及820個人電腦等。「現在工業界終於知道本公司的祕密了——我們想成為市場的銷售冠軍。」全錄公司的總裁說。

定位的紀元
廣告已邁入一個以策略為主的紀元。而在這個定位的紀元,單靠發明或創新產品是絕對不夠的,而是要能打動消費者的心。廠商一定要想盡辦法,在消費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定好位置)。而在定位時,務必將本身的優缺點及競爭者的優缺點詳加比對。

在今天,假若想成功的話,一定不要忘了競爭對手的存在。當然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定位。

結語
在今年波克夏的股東會上,巴菲特表示,在投資 IBM 上犯錯,但蘋果更像一家消費品公司,他對科技不了解,搞不清楚科技公司如何賺錢,但更了解消費者行為。

波克夏去年起大手買入蘋果,截至 3 月底持股總值 192 億美元,巴菲特認為蘋果更大程度像是消費者產品公司,而非科技企業,「兩者 (IBM 和蘋果) 需要不同分析,前者我錯了,至於後者是錯是對,遲些便會知道。」巴菲特在股東會前透露,波克夏已經於年初拋售手上約 1/3 的 IBM 股份。

IBM開始走下坡,可能也跟消費者心理定位有關。IBM在消費者心中一直是「電腦」業界的代名詞,但自從它將個人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事業部門,賣給了中國的聯想後,會在消費者心理產生疑問?那就像是全錄是影印機的代名詞,若有一天全錄把影印機部門賣掉了,那全錄在消費者心中代表什麼「定位」是一樣的道理。

從上述文章,也給了投資者很大的啟示,就是那些有品牌的股票,若其品牌在消費者心理定位清楚,且占業界的第一名,就如同另類的護城河般神功護體。同樣的,若其品牌在消費者的心理開始產生定位不清楚,或者排名節節敗退,那你就要小心一點。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