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預測是難事,獲利得靠長期基本面(不必等到存夠錢的食利族理財術)

食利,就是無須動用到本金,光靠利息收入就能支付生活所需。 但,如果本金不夠大,哪來的錢生利息? 本書作者親自見證,想要食利,真的不必等到存夠錢。本篇只介紹「預測是難事,獲利得靠長期基本面」。

難處就在此:資本下一步會流去哪?「預測非常困難,尤其是關於未來。」這句話的確切出處已不可考,但丹麥人肯定說過。

我記得2007年12月曾讀過36位美國金融分析師,對於2008年前景的研究,有35位預測緩慢,一位預測經濟會衰退。2007年12月,經濟已經開始衰退,但數據稍晚才顯示出來。到了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後,美國爆發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2008年有800萬人失業,經濟萎縮了0.3%,2009年又萎縮了2.8%。也就是說,36人當中,只有一人正確預測!

2013年和2014年,有人一直呼籲人民幣被低估了。那麼2015年發生了什麼事?升值了嗎?沒有,人民幣反而貶值了,大家顯然都嚇了一跳,突然之間,中國將要發生危機的消息傳得到處都是。財經評論家很善於長篇大論的說明發生了什麼事件和原因,然後再推斷出這點,但他們都不擅長預測,尤其是對未來的預測。

維特.倪德厚夫和羅芮爾.肯納在《倪德厚夫的投機術》一書中批評金融界,以一位財務分析師為例,有一年他預測市場發展,結果完全正確,每個人都認為他是天才。然而,實際上長時間下來,市場數據都是隨機發生的,隔年同一位專家可能會預測恰好完全錯誤,而沒人會再聽他的話。

2006年,彼得.席夫預見了金融危機,目前在網路上還看得到那段影片,而當時大多數評論家不但不認同他,還公開嘲笑他大膽推測美國經濟和房地產不會永遠增長的推斷,看到這些,怎能叫人不清醒呢。

2008年的事件證明席夫的預測正確,但問題是,在那之後,他也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真的猜對了。後來幾年,他預測美元即將大崩盤、惡意通貨膨脹、黃金漲到每盎司6,000美元,這些預測結果都沒有成真,至少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

由此可見,對於財經電視台和網路聊天室裡一切聒噪的言論,都要存疑,要一直自問:評論家是中立的,還是他只想談談自己受雇的債券基金?我的觀點是,基本面就是有辦法抵擋所有短期的喋喋不休,泡沫最終會爆發,可能需要一年,或者可能要兩、三年到四年,但價格最終會恢復到基本面決定的歷史平均水準,畢竟所有恐懼或繁榮與暫時的扭曲,終究會消失。最後,你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在投資市場找到一席之地。

結語
我發現許多投資人都把研究股票的時間花在不對的地方。

如同巴菲特曾經說過:「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但投資人就是喜歡關心「現在市場的狀況」這些事情,所以財經節目總是投其所好的找名嘴來談這些東西。

曾經有位讀者問我,都看哪些財經節目呢?我總是回答:「我不看財經節目很久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