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構成故事的六大要素(故事銷售贏家)

本書不只有業務員經驗談,還融合心理學、行銷學,以及全球知名企業的「說故事」技巧,更帶領你在受挫、遭拒絕的時刻,學會對自己說故事,激勵自己往前邁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殺出重圍,成為超級贏家!本篇只介紹「構成故事的六大要素」。

試想一個情境:銷售團隊將在三天後拜訪一個新的潛在客戶。整個團隊齊聚會議室,準備討論銷售計畫。兩分鐘後,業務副總走進會議室,雙手一拍宣布開會,他站著,雙手放在會議桌上,傾身向前靠在桌面上說:「來吧,各位,我們的故事是什麼?」

你以為他問的真的是傳統意義上的故事?那可不見得。他問的可能是要秀給潛在客戶看的一系列符合邏輯的事實、論點與數據,通常是以簡報呈現。但那些並不是十年前任何人會稱之為故事的東西。

在商業領域,許多產業愈來愈喜歡把一串有意義的文字稱為故事。我們的策略是故事、使命宣言是故事、共同行銷方案是故事、品牌標誌是故事……等等。

如果把故事這個名詞用在上述所有用途,有助於找到或創造工作上的更多意義,顯然是好事。但並不是每個有意義的文字組合都是故事,就像並非所有文字的集合都能構成詩,故事是比較特別的存在。

構成故事的六大要素
那麼,要如何區分故事和其他非故事的訊息?我們需要一些實用的提示。以下是我區分故事和其他訊息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六個顯而易見的要素:
  1. 時間:類似像「回顧2012年」、「上個月」、「我上次去度假時」等文字,都是在暗示事情發生的時間。故事必然是描述有事情在發生,這些時間就是事情即將發生的跡象。
  2. 地點:故事的開頭有時候會是「我在波土頓的機場」、「一切就從我們辦公室的自助餐開始」,就是「在我回家的路上」。同樣地,故事既然是描述事件,那些事件必定發生在某個地方。試著說個發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不提發生地點,這樣不是不行,但感覺差了一點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多數故事都有地點。
  3. 主角:訊息要成為故事,至少要有一個角色,甚至是多個。在銷售故事的脈絡中,角色幾乎都是人,但也有可能是動物、公司,甚至是品牌。
  4. 障礙:這是指故事中的反派。可能是你的主要競爭對手公司、你正在研發新藥所要對抗的疾病,或是你終於得以報一箭之仇的那台老出錯的影印機。
  5. 目標:故事的主角必定有個明確的目標,特別是在聽眾的眼中有價值或高尚的目標。
  6. 事件:如果說有什麼最重要的指標來判斷故事正在發生,事件就是了。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必定發生了什麼事。產品的神奇功能、服務的承諾保證,或公司比對手更優的見證,一般都不是故事,因為並未講述事件。當訊息中都沒發生,只是某人對某事的看法,那就不是故事。那些訊息可能非常有說服力,而且是所有業務員銷售時的必備素材,只是那並非故事。

為什麼要說銷售故事?
比起在銷售時用的其他推銷方式,說故事有些獨特的功能:說故事可幫我們抓住買家注意力,並建立彼此的關係;說故事連結買家腦中下決定的區域,並讓他們容易記住你和你的產品;說故事可以為產品加值,或使客戶更專注在你所說的內容;故事有感染力,而且是由口耳相傳。

故事讓你更有原創性,並與競爭對手有所區隔;再者,不同於簡報,買家其實希望你跟他們說故事。最後,相較於將產品功能與服務一條條列出的投影片,故事比較有趣,對你和買家來說都是如此。

結語
其實我也有把說故事的技巧用在研討會的教學上,例如有上過課的學員來信說:「覺得很棒的點:把操作方式編成一個故事(三個寶物),然後一步一步說明全部的內容,中間也都有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加上大量的引經據典。」【請參考:「選股的技術」研討會——2018年課後學員總回饋

同樣的,讀者或許也可以利用此說故事的技巧運用在你的工作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