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富爸爸和顯赫家世,作者如何運用「遊戲思維」,在16年內累積驚人資產、撼動日經指數?日本最神秘的鬼才操盤手,首度出書分享其獨到的投資法則!本篇只介紹「股市、麻將、撲克都一樣」。
接下來,請容我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賭博的想法。絕大部分的賭博我都玩過,也贏了不少錢。股票與撲克牌,其實是很相似的遊戲。如同股市行情只會上下波動,所以不是進場(下注)就是退場(蓋牌)。
撲克牌也是每局都被逼著下注或蓋牌,所以和玩股票非常類似。下注或蓋牌,意味著風險與報酬。判斷哪邊的可能性比較大,決定要進場或退場。那麼,從遊戲的角度來看,股票和撲克牌有什麼差別?最大差別,在於玩家人數。
股市裡看不到玩家人數,也看不到資金量,只能看到買賣的成交量。人數既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只知道是不特定多數,卻不知道背後的資金有多少。相較之下,玩撲克一眼就知道桌上的人數,可以邊玩邊觀察每個對手這次是下注還是蓋牌,也可以從放在桌上的籌碼計算出資金量。因為可以追加籌碼,並不是滴水不漏的「封閉式賽局」,但也相去不遠。
提到撲克牌,多半給人彼此猜測手中的牌是什麼的印象,明明一手爛牌卻假裝拿了一手好牌,而當然對方也同樣虛張聲勢,充滿了爾虞我詐。然而,這種印象已經過時了。現在的撲克牌更像是「機率遊戲」,互相猜測的心理戰已經流於表面形式,真正重要的是數字的排列組合,也就是所謂的「機率」。
因為是用牌來玩的遊戲,基本上是數字的排列組合,重視數字也是理所當然。以最常玩的德州撲克來說,除了自己手中的兩張底牌,隨著每多發一張牌在桌上,自己可以湊成的牌型都不一樣,同樣的,對方可以湊成的牌型也會跟著變動。
隨著牌桌上的牌面張數增加,每個玩家可以選擇下注、 加注、跟注、蓋牌。換句話說,每輪都要被逼著做出進場或退場的判斷。進場為下注或加注、跟注,退場為蓋牌。基本上都得靠自己的本事,在數學上追求湊成牌型的機率。
玩的時候以希望自己手中的牌有多強為出發點,預測對方蓋住的牌有多強,再配合牌桌上的籌碼,連變動的期待值也要考慮進去。所以太過於虛張聲勢的人,反而贏不了。這也是統計的結果。不過,完全不虛張聲勢的人也會輸,因此也有玩家會機械化的決定好虛張聲勢的比例。
老電影經常有自己拿到一手好牌時,為了避免被對手猜到自己有一手好牌,起初並不加注,而假裝若無其事,從跟注開始的橋段。這是對戰遊戲很自然的戰術,至今仍有人採取這種戰術。但這種人為的判斷已經不能代表一切。
倘若對手幾乎都是靠數據上的判斷來決定進場或退場,這方面的演技就一點意義也沒有。這點也跟股市大同小異。而麻將也跟撲克牌或股票是同一類型的遊戲。一定會面臨必須比較風險與報酬,善於比較風險與報酬的人,往往很會打麻將。
麻將的牌型比撲克牌複雜,如何排列組合出更好的牌型也是打麻將的要素。這是肉眼可見的部分,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打麻將是排列組合的遊戲。在日本有一個獨有的規則,就是放槍(指丟出來的牌讓別人胡了)的人要付全額,正因為有這個規則,比較風險與報酬變得至關重要,我心想日本人真是天才。
正因為有這規則,麻將才變成跟股票或撲克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之所以一直樂此不彼打麻將,也是受到這種性質吸引。我之所以沉浸在股市,也是這個緣故。投入股市,可說是遊戲的延長線。
因此玩股票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興趣,還可以是遊戲。其他興趣或遊戲很難變成工作,但是玩股票可以,只要玩法高明,財富也會增加。股市,永遠能學到最新、最先進的學問,同時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因為無法預測未來,所以是一種極致的「不完全訊息對局」。
每天做的事都是一種學習,都會變成自己的實力,也會變成收入。沒有人能保證學習就能戰勝股市,這是好事,也是壞事。能不能賺到錢,看的是綜合性的實力,這也是股票這個遊戲好玩的地方。
結語
我在投資課程研討會上,也有教我是如何玩這個股市牌局的,沒上過課的人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專欄:股市梭哈的16張撲克牌局(汪汪理財專欄)。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