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一位投資專欄作家的年輕歲月(優勢投資人交戰守則)

本書集結包括肯恩.費雪、蓋瑞.安東納奇、《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總編傑森.茲威格在內等33位頂尖金融作家、財經研究者。橫跨總體政經、市場動態、投資管理、資產配置和個人理財等等領域的文章精選輯。本篇只介紹「一位投資專欄作家的年輕歲月」。

在金融市場,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往往有利於賣方;投資物件持有者往往掌握著內幕消息,知道得遠比那些有意願的買方還要多。可是1970年代之前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資訊情況剛好相反:買方擁有的資訊通常遠甚於賣方。

所以,我小時候就學到教訓,這個想法從此緊隨著我,甚至在成年之後幫助我瞭解金融市場: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多數人所以為的寶藏,大多數其實只是垃圾;而他們所以為的垃圾,實際上卻是寶藏。

不論是藝術品交易商,或價值投資人,想要辨別垃圾與寶藏,都必須發展出偉大投資人麥可.史坦哈特所謂的「差別認知」。你必須比市場大多數人擁有更多知識,這些知識一旦不同於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普遍認知,則你的差別認知就成了最具價值的優勢。

從小開始,我的這種差別認知建立於大量的研究與準備,還有幾近於頑固的耐心。我深知,珍本書籍的價值總是被嚴重低估,也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所以我在某個夏天,大概是我13歲那年,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查閱我們家裡的百科全書,整理了美國所有重要作家第一部作品的出版日期。

我按照個別作家分類,每位作家都有專屬的索引卡片,並且按照日期先後,在卡片上記下每位作家的重要作品。然後,我用快閃卡片的方式,記下所有的日期。我知道,透過這種方式,我就能夠一眼辨識第一版的書籍。

19世紀初的出版商通常不會在書名頁或版權頁裡標示該書籍為第一版;可是,如果你知道每個年份出版的每一種重要書籍,就可以相當快速地在一大堆舊書裡過濾那些不重要的東西,然後專心留意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至於繪畫作品,我採用藝術參考書與博物館的資料,以相同的方法記憶每位重要畫家的風格、作品的構圖,以及主要畫作的完成日期,直到我站在房間裡看著另一端的某幅風景或畫像時,就能夠辨識該畫作的作者,以及作畫日期,誤差通常不超過五年或十年。

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裡,速度很重要。市場的效率缺失可能創造龐大的價值;可是,這種現象恐怕不容易持續,因為驚人的價值會吸引他人注意。然而, 不論是誰,第一個鑑定出價值的人,就是贏家。

所以,我的父母教導我細緻地觀察整個展示區、房間、屋子,甚至是散布在草坪上的拍賣物件。你必須留意每個地方,從地板到天花板,從這一端到那一端。可是,任何時間,你都不能僅僅盯著一個物件,否則會花上太多時間,而落居最後的人通常最倒楣。

反之,你必須訓練自己的眼睛,一次掃描整堆物件,包括桌上所有的東西、牆上掛著所有物件、整批家具、整個櫥櫃裡的內容。你要尋找那些看似不協調的物件,或那些似乎不該擺在那裡而顯得突兀的東西,如橡木桌子旁邊的桃花紅木椅、現代碗碟堆裡的小銀碗、成堆的照片或海報印刷品當中的油畫或水彩畫、擺在合成纖維地毯旁的手織掛毯。我的父母也會時時給我提示和確切的回饋,這是培養專業直覺的關鍵要素之一。

一直到後來,我才發覺很多不同領域的專家都採用相似的基礎訓練方法,在各自的知識世界裡掌握各種型態認知。博學多聞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司馬賀曾經寫到:

「情境會產生提示;這種提示會引發專家取出記憶倉庫裡的資訊,而該資訊會為當下的問題提供解答。直覺其實就僅是認知,沒有別的了。」

結語
其實這種感覺在投資股票上就是「股感」,這也是我在投資課程中,一直想要教學員這樣能力。我的投資課程並不只是一般理財知識,主要的目的是要教導各位如何「尋寶」。例如,下圖截自我「選股的技術:線上函授課程」講義的內容如下:


漢唐(2404) 這支股票我早在6月份的投資課程中也介紹給上課的學員,因為它2019年配現金股利10元,所以現金殖利率法偏低價為10×16=160元,只要你買的價位低於160元,你的殖利率至少有6.25%。

而它的關鍵點記錄在2019年9月第3週,正式突破上升趨勢頂部關鍵點(158.5),發出了買進訊號【請參考:關鍵點分析—漢唐(2404) 108年 9月】。而我自己是買在153元,因為當時漢唐現金殖利率高,且累計營收年增率也大幅成長,風險並不高。如下圖:


我都會在課堂上舉出這些個案,但並不是要報明牌,而是要教各位如何選股(尋寶)的技巧而已。經過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培養出個人的投資直覺,即是所謂的「股感」。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