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派目前有:古典經濟學、凱因斯學派、貨幣學派、供給面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每種學派都有本身重要的見解,身為投資人一定要瞭解這些思想學派之間的差異,因為各種總體經濟學派開出的政策藥方大不相同。因為在不同時候,總統、國會,甚至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採信某種總體經濟學派之言。而投資人就能針對可能推行的新政策,提早準備因應對策。
大致上可以這麼說:民主黨是凱因斯學派,主張積極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較之下,共和黨分成貨幣學派、供給面、新古典,甚至古典陣營,這些學派都在某種程度內,不主張採用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古典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可以回溯到1700年代末,源於亞當斯密、李嘉圖、賽伊等自由市場經濟學家主張自由放任的著作。這些古典經濟學家相信,失業問題是景氣循環自然的一部分,它會自行矯正,但最重要的是,政府不必為了矯正它,而干預自由市場。
一直到1929年股市崩盤後,經濟先是衰退,繼之則是深沉的蕭條。國內生產毛額減少將近三分之一,到了1933年,25%的勞動人口無業可就。在此同時,企業投資幾乎消逝不見,從1929年的160億美元左右,減為1933年的10億美元。
就在胡佛總統一再保證「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繁榮就在眼前」,以及古典經濟學家苦苦等候他們認為必然來臨的復甦之際,兩位關健人物躍上總體經濟舞台,經濟學家凱因斯和繼胡佛當上總統的羅斯福。
凱因斯學派
凱因斯認為耐心等候終會到來的復甦,是徒勞無功之舉,因為就像他的那句名言所說的:「再等下去,我們都死了。」他相信,在某些情況下,經濟不會自然反彈,只是會遲滯不前,或者更糟的是掉進死亡旋梯。
他認為要讓經濟再度動起來,唯一的方法,是增加政府支出,為經濟注入活力。財政政策於焉誕生,凱因斯開出的藥方,也成了羅斯福「新政」未明言的基礎哲學。財政政策是透過政府增加支出或者減稅的方式,以刺激或擴張經濟。政府也可以用減少支出或加稅的財政政策,以期緊縮經濟和平抑通貨膨脹。
但在1970年代,那段期間出現穀物欠收、世界性旱災、全球原油價格上漲三倍之多。久而久之,由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造成比較長期性的停滯型通貨膨脹。這是指經濟衰退或經濟遲滯不前,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
這時暴露凱因斯經濟學無力解決這種新的經濟停滯問題的窘境。道理很簡單:為了減少失業,採行擴張政策,只會推升通貨膨脹率;為了平抑通貨膨長,採行緊縮政策,只會又深經濟衰退。
正因凱因斯經濟學無力處理停滯型通貨膨脹的問題,米爾頓.傅利曼教授的貨幣學派才能起而挑釁凱因斯經濟學的正統地位。
貨幣學派
從貨幣學派的觀點來看,會發生停滯型通貨膨脹是因為政府政失當,試圖將經濟推到成長極限之外。所以要防止停滯型通貨膨脹的發生,就是當高通貨膨脹蠢蠢欲動時,引導經濟衰退,讓經濟降溫。
聯邦準備理事會自1979年起,根據貨幣學派的理論,在伏克爾主道下,採取急劇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飛升到20%。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受創尤大,住宅營造、汽車銷售和企業投資等經濟中的利率敏感部門,也慘遭重擊。
聯邦準備理事會所下的苦藥果然奏效,三年艱困的經濟形勢,讓美國人留下滿嘴苦味。他們現在渴望能有比凱因斯學派和貨幣學派一點的總體經濟良藥。供給面經濟學於是躍上檯面。
供給面經濟學
1980年的總統選戰中,雷根高舉供給面大旗,當時的對手布希斥之為「巫術經濟學」。因為供給面學派保證:利用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快速成長,但是政府因為減稅而損失的稅收,能從經濟加快成長而增加的稅收彌補回來還有餘。所以根據供給面經濟學的說法,預算赤字可望降低。
供給面學派相信,如果允許美國人民保留更多的勞動成果,他們會工作得遠比從前賣力,投資也會遠多於從前。最後的結果會是將美國經濟供給曲線往外推伸,所以稱作「供給面」經濟學,而提高實際生產的財貨和勞務數量。
這真是非常甜的總體經濟藥方,遺憾的是,這種事沒有發生。雖然經濟和股市欣欣向榮,美國的預算赤字也一樣。而且預算赤字激升的同時,貿易逆差跟著飛漲。
新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家根據的是理性預期理論。這個理論說,如果你的預期合乎理性,你會把所有可用的資訊納入考慮,包括:積極性財政政策的未來後果。
理性預期背後的觀念,是積極性的政策也許能夠愚弄人們一時,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會從經驗中學到教訓,這時就再也無法愚弄他們了。
假設聯邦準備理事會採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以求填補衰退缺口。一再積極實施這種政策的經驗讓人們曉得,增加貨幣供給會使通貨膨脹上升。在理性預期的世界中,為了保護自己,企業界率先提高產品售價,勞工也會要求更高的工資。結果,刺激經濟的努力,到最後被通貨膨脹的緊縮效果完全抵消。
小布希總統因波斯灣戰爭的開打,美國的預算赤字已經躍升超過2,000億美元,經濟也陷入嚴重的衰退之中。小布希接受新古典經濟顧問的建議,拒像凱因斯學派那樣,對日益加重的經濟衰退開出速效藥。著眼長遠的目標,採用比較穩健和系統化的政策,而不是繼續依賴短視、自由決式的反應行動。
結果經濟一路蹣跚前行到1992年的總統大選,政權移轉到柯林頓。有趣的事,或許柯林頓總統實際上沒有花太多心力刺激經濟。柯林頓只是承諾用比較積極的方法,協助恢復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
結語
我個人覺得,由歷史經驗看來,發生通縮和高通膨引發的停滯型通貨膨脹(高通膨+高失業),是最難對付的。所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一定會防止那種情形的發生,最好的方法是防範未然,就是在發生經濟衰退時,會使出一切的手段防止通縮發生;同樣的一旦出現通貨膨脹升高的現象時,就會適時出手讓經濟稍微降溫。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