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家公司的資本為1億元、股價20元,其市值就是2億元(即1億元除以10,再乘以20)。投資人常陷入股價的迷思,卻忘了股價要乘上股本後才有研究的意義。
如果你中了樂透彩而獲得3,600億元的獎金,你會想買下列兩組公司的哪一組呢?
第一組公司的股價普遍都很「低」,最高的中信金控也不過25元左右(2007/04/13),然而第二組的公司之股價卻相當「高」,動不動就是百元以上。如果只從股價絕對值高低來看,中信金等三家公司比較低廉,但以市值而言,在2007年四月當時,其實斥資是一樣的,投資人都得花上3,600億元才能買下這兩組公司其中一組的所有股票。
聰明人都會選組二組,但問題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無法接受「高價」。高價股的風險在於市值,而非股價。
市值才是股票真正的重量
投資人對於股價高低總是有種致命的迷思,對高價股或漲幅比較大的個股總是抱持著敬謝不敏的排斥態度,其實,股價的高低並非看絕對股價,而是看相對市值。
「市值才是股票真正的重量」,宏達電、大立光等公司,高價股其實市值普遍都不高,而中鋼、國泰金等所謂低價股,其實市值遠遠大於那些股價是高於她們十倍以上的高價股。
成長性、獲利性與表現出來的成績,才是決定股價高低的因素,而非你我主觀的去判斷何者過高與何者過低,至少別用股價高低來作為風險衡量的依據。造成跌價的原因不在其高價與否,而是在其營收與淨利的衰退。
高價股天險—市值淨值比
股價高低不應該只從絕對股價來看,而是用「市值淨值比」來衡量,市值淨值比代表「市場投資人願意用多少錢來投資每一塊錢的股東權益」,這種方法是外資圈與法人研究圈中相當常用,但卻很少對外講的方法。
只要高價股的「市值淨值比」和歷年相去不遠(大約落在10~14之間),表示「天價」已到天險區,高價股的高點就算還沒出現,恐怕也不遠了。
結語
如同吉姆.史萊特所說的:「大象不會疾奔」,若你發現兩檔成長性相當的股票,決定要買進時,應選市值較低的那支,而不是股價較低那支。
※參考資料:財務自由的世界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