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凝聚巴菲特思想菁華的箴言,他人生與事業的成功秘訣,就蘊藏在本書的句句箴言中……。本篇只介紹教育自己。
如果必須懂得微積分或代數,才能成為很棒的投資者,那我可能得回去當送報生
巴菲特認為,想要精通投資之道,所需的數學技巧不外是加、減、乘、除,以及能夠迅速算出百分比與機率的能力。除此之外的數學知識,就像法國人說的,多了也沒用。但少了以上任何一項,你就無法參與這場遊戲。【有關機率,請參考:學習思考機率(巴菲特核心投資法)文章中的說明。】
會計是商業語言
一家公司可用許多方式說明本身經營的情形;但是無論怎麼說,到頭來還是要回歸會計語言。巴菲特有個合夥人的女兒問他在大學該主修哪個課程,他回答說:「會計——那是商業語言。」想要看懂企業的財務報表,你就得知道怎樣解讀數字,所以你得學好會計這門學問。如果連計分卡都看不懂,自然無法計分,也無從判斷哪些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佼佼者。
你得獨立思考。許多智商很高的人卻不用腦筋,只會人云亦云,著實讓我驚訝。我跟別人談話時,向來談不出什麼好點子
在華爾街瀰漫著各種隨波逐流的投資策略,人們總是比較能夠接受熱門的理論。至於跟隨別人腳步的投資人,通常都是跟不上的。
沒有什麼比提筆寫下來,更能強迫自己思考、釐清思緒了
如果你寫不出來,就代表你思考得還不夠清楚。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每年會坐下來,親自為股東寫一封長長的信,說明過去這一年來所發生的事。透過做這件事,他可以釐清當初成功賺進好幾十億美元的思考方式。你在寫的同時也會仔細思考,而思考如何投資是件好事,這也是為什麼提起筆寫下來更好的原因。
風險來自無知
如果你不懂如何判斷企業長期經濟價值,卻貿然投入,可得承擔相當大的風險。誠如巴菲特所言:「除非能夠在紙上列出投資的理由,否則我絕不會買進任何一張股票。我的理由不見得正確,但至少我知道:『我今天投資可口可樂公司三百二十億美元,是因為……』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這樣的問題,就不應該買進。如果你答得出來,而且照這樣做個幾次,在股市裡必然能大有斬獲。」
回答問題會強迫我們去思考,而答案會告訴我們是否該採取行動。重點倒不在於找對投資標的,而是掌握正確的答案。
投手尚未把球投出之前,我絕對不會揮棒
巴菲特如果無法預測某公司未來的績效,就不會貿然投入。他不是那種喜歡早期入股取得優先地位的投資者。他偏好的投資標的是:公司前景可期,只不過因為管理階層的錯誤(但還可以補救)、業界景氣不好,或空頭市場等因素,使得股價受挫。這也是他不願投資沒有任何獲利歷史的公司的原因,他說,那種公司就像是投手還沒有投出的球。
如果投資沒賺過一毛錢的公司,無異是買一個希望,指望這公司未來可以賺錢,但這樣的期望卻可能永遠不會實現。未來的收益可能永遠不會出現,而且也無從評估。如果你的投資策略就是指望公司未來的獲利潛力,那你很可能是在自找麻煩。
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自己,所以要好好保護自己、精益求精
巴菲特認為,人類的心靈與身體就是一種商業資產——而且是你自己的資產。你可能是直接對大眾提供服務,或承攬企業的業務,但不論如何,你都是一個能賺取大筆金錢的經濟實體。如果你擁有一家獲利潛力可觀的公司,你當然會好好經營、培養它,將它打造成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
你的身體和心靈也一樣,它們就是你的事業、資產。你可以好好照顧它們,接受良好的教育,讓它們變得更強壯,並充分發揮賺錢的潛力;也可以浪費這樣的資產,虛擲自己賺錢的潛力。如何選擇,就取決於你。
我們享受過程更甚於投資報酬;不過當然我也會接受這些隨之而來的財富
熱愛自己工作的人,必能在所屬領域出人頭地,因為他們熱愛過程遠多於金錢。有趣的是,財富通常隨著熱情而來。如果你愛錢勝過於你的工作,通常都會做得很不愉快,賺到的錢也會比從事自己原本喜愛的工作少很多。若你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願意付錢來從事這份事業。不過他沒這個必要,因為這份他心愛的工作已為他帶來可觀的財富。
結語
巴菲特說:「閱讀你眼前的所有書籍,而且要從年輕時開始做起。如果你對投資有興趣,起步得早又讀了很多書,就會有很好的投資績效。」原因在於:「這個行業裡沒有什麼是只有神父才會知道的秘密。我們所做的,不是到神殿裡去觀察那些只有通考驗的人才能看到的圖表。」
我也是照著巴菲特的說法做的,只不過我是從大學畢業後踏入職場,才開始閱讀許多投資書籍。(我想,若我再提早個十年這麼做,那該會有多好?)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