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台灣穿戴裝置供應鏈一覽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蕭韻純/台北報導】2014.05.13 06:38 am

運動大廠Nike、代工龍頭鴻海都積極投入穿戴裝置發展。工研院產經中心(IEK)預估,2018年全球穿戴裝置市場可達206億美元,裝置數量1.91億台,台灣電子廠商可建立完整供應鏈,搶食商機。

IEK經理彭茂榮預估,2018年全球穿戴裝置市場所需的零組件中,半導體就達37.7億美元,另外像電池、顯示器、相機模組、機構、配件、組裝等非半導體市場,初估可達96.3億美元,是未來電子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說,台廠切入穿戴式裝置市場的模式主要為硬體廠與終端廠合作,像是零組件、組裝廠都積極與終端商合作。她認為,搶食穿戴商機的零組件廠商應以晶片廠、電池廠、面板廠為主。

彭茂榮指出,國內DRAM廠商正積極轉型消費性應用及低功耗應用,台灣在穿戴裝置的利基型低功耗DRAM相當有機會。

此外,各種感測器、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微機電及光感測元件等與藍牙、WiFi等傳輸技術也有商機。

再者,國內封裝廠看好行動裝置、物聯網、雲端運算及穿戴裝置等發展前景,也持續投入系統級封裝等高階技術研發。

彭茂榮說,穿戴裝置產品應用廣,不只是國內大廠能做中高端的消費型產品,小廠也有機會接單生產利基型,如特殊型與工業用產品,目前已有多家台灣廠商切入穿戴裝置產品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