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巴菲特成功的秘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05-06 09:06:21     許一力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在5月3日拉開帷幕,全球媒體都瘋狂報導。

很多國內的投資者認識巴菲特,是因為他的波克夏集團確實引人注目,從1964-2006年的42年間,波克夏每股資產凈值從19美元漲到70281美元,增加了3600倍,年均增長21.4%,較標普500年均10.4%的收益率高出一倍多。特別是最早的30年間,波克夏公司每股投資的價值年均增長33%,幾乎是三倍於經營收益增長率水平。

但在國內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波克夏是怎麼樣運作的呢?去年,國外有一家權威財經媒體就曾隱秘報導過巴菲特的真正投資思路,曾引起全世界的軒然大波。讓眾多巴菲特的追隨者嗤之以鼻。

不僅在國內,包括在國外,面對巨大的股票投資收益,很多人並不清楚波克夏背後的運作體系。而實際上,主導巴菲特敢於大手筆投資——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大手筆進行股權而非股票投資的背後,其支撐並非僅僅是巴菲特超出常人的投資判斷思路,更是波克夏完備產業鏈運作模式下的大量低成本資金供應——拿著大量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資金,放心大膽的進行投資,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真正秘笈所在。

 可以說,巴菲特的成功在於其企業戰略結構而非戰術水平。

巴菲特自己也曾經親口說過,其根基並不在於股票投資,而在於保險業務,並且也曾多次強調,絕不會出售保險業務。因為恰恰是保險,給巴菲特提供了長期的零成本投資資金。

熟悉保險行業的朋友都知道保險浮存金,說白了就是保費,保費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在財務報表中應列入「應付帳款」中,屬於公司的債務,當保戶出險時,拿出來付給保戶進行理賠。這些資金,保險公司在留有一定比例的近期理賠或支付金額後,其餘的都可以拿出去進行投資。而投資收益則歸於公司所有,也就是說,特別是在早期沒有理財性質保險之前,巴菲特保險業務所提供的浮存金,幾乎就是零成本的大量優質資金。

而這些浮存金的投資收益,則同樣成為保險企業盈利根本。比如1967年巴菲特以860萬美元收購nico保險公司,當時該公司賬面的浮存金僅為1700萬美元。40年過去了,2006年波克夏保險集團的浮存金高達509億美元。而浮存金和公司規模快速擴張的背後,保險企業占據了波克夏60%的證券投資資產,並且通過證券投資為整個集團貢獻了總利潤65%左右的利潤額。

但僅僅靠股票投資,難以真正的穩固企業增長,因為保險和股票投資的聯動,意味著兩條路缺一不可,巴菲特必須要保證保險公司和股票投資都不會遇到重大的失誤,特別是在漫長的數十年歲月中。而這種擔憂實際上也成為了波克夏快速擴張新投資路線的根本。

所以大家都能看到95年之后,波克夏其實已經開始逐步淡化股票投資,轉而進入的是股權投資領域。在1995-2006年的十多年間,公司把更多資產投資在收購上,結果每股投資價值的增長減緩至12%;與之相對,稅後收益增長加速了,實現了年均32%的增長,並且這種股權收購的熱潮一直延續至今。2006年,公司的股票投資凈現金流出為54億美元,而收購業務的凈現金流出額已高達101億美元,這一數字差在最近幾年進一步快速擴大。

玩笑地說,股權投資就是波克夏的第三條腿。保險產業為證券投資提供充足而且低成本的資金供應,證券投資盈利成為波克夏股權收購的根基,而收購的實業企業盈利,則再度成為了保險擴張營業范圍的基礎。

在這麼整個戰略體系中,我們可以看出,最根本的絕對是波克夏的保險業務。而恰恰是為了維持保險企業帶來的穩定的低成本資金,巴菲特明令禁止手下的保險企業員工,參與其他企業的價格戰,用更高的價格犧牲市場份額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性和相對的低成本。

特別是經歷了911恐怖襲擊之後,巴菲特更是進一步的加大了對於價格戰的抵觸。很多人誤以為保險公司的資金總是很「長期」的,因為實際賠付的發生可能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但問題是一旦定價錯誤,低估了發生概率,事件很可能會「提前」發生,而保險公司可能在短時間內被要求全額支付,如果準備不足公司就將被迫以低價出售那些很賺錢的股票,而這是巴菲特最不愿意看到的。

特別是在目前的美國資本市場,巴菲特實際上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充足的資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保留自有的保險企業,實際上更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其成本低廉。

形象點說,保險成為了巴菲特投資大軍軍火的供應者,而股票和股權投資成為其主要的盈利領域,並且通過股權投資的展開,巴菲特將投資領域快速擴張用以規避單一行業的非系統性風險。

可以說,是良好的投資頭腦成就了巴菲特的霸業,而這種頭腦,不僅僅體現於我們看到的對於投資標的的選取,更在於其整個投資體系的建設性。我們常說——戰術的勝利無法彌補戰略的失敗,這體現了對於兩者關係的辨析。而恰恰巴菲特是一個把投資戰略運用到極致的投資人,他曾經多次表達了自己某一投資案例的失敗——比如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承認了對能源未來控股公司投資失敗。然而戰術上的失利,無法掩蓋戰略上的光芒,也恰恰因此,巴菲特能夠成就波克夏這樣的投資集團。

PS. 浮存金的概念在巴菲特的自傳《雪球》中提到,請參考:青出於藍(雪球:巴菲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