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市場迷思(頂尖操盤手的養成計畫1:建立你的獲利模型)

長銷20年「交易心理的經典之作」!英國待在期權市場最久、獲利最豐的一流交易員約翰・派伯將告訴我們,大部分人虧損的原因在於「他們憑感覺在交易」,要克服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一套經過反覆驗證且適合自身性格的交易模型。本篇只介紹「市場迷思」。

本章將對一些市場迷思進行剖析。首先我們來談談關於新聞的迷思,以下這個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唯一值錢的財產就是一匹良種公馬。有一天公馬跑走了。「真糟糕!」他的鄰居悲傷的說道:「那你該怎麼辦?」農夫表示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確不太好,但他將會靜觀事態的發展。

第二天,這匹公馬帶回來了兩匹為其出色的魅力所傾倒的母馬。「天哪,真棒!」鄰居說。「也許吧。」農夫回應道。

又過了一天,做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農夫兒子,在馴服那兩匹母馬時摔斷了一條腿。「真糟糕!」鄰居說:「你可怎麼活啊?」「也許吧。」農夫說。

第二天,軍隊來村裡抓壯丁參戰。「好幸運啊!」鄰居說:「你兒子躲過一劫,不必赴前線送死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新聞完全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我們並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新聞也產生風險,因此你應該避免在新聞事件即將發生之前進行交易。一旦新聞的影響消退,那麼建立低風險部位的機會就會出現。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關於「錯覺」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交易的發生都基於錯覺。這本身並不算什麼問題,問題在於許多交易者對錯覺賦予意義,而通常情況下它並無意義。錯覺可能會以艾略特波浪理論、江恩分析理論、RSI背離、MACD訊號、隨機指標等形式出現。

實際上,上述這些並不意味任何東西。這並不是說這些訊號是假的,但它們只是在統計上正確,也就是說,它們沒有確定性意義。它們只有在與市場價格變動相互同步時才有用,一旦市場與其不再同步,那麼它們會起反作用。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分析技術中的大多數僅僅被用於一種進場機制。它只不過是讓你便於進入市場的錯覺,許多交易者被錯覺迷惑而虧損出局,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以各種訊號形式出現的錯覺,時過境遷已變得毫無意義。

換言之,交易者癡迷於進場標準,但是大多數你關注的分析技術只是進場系統而已,並不是其他東西。當我們認為它們是其他東西時,問題就出現了。艾略特理論和甘氏理論是最糟糕的典型,因為他們假裝自己具有意義,但其實從頭至尾都不具有意義。

在非常多的情況下,我們剛識別出某個「型態」它就馬上中止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型態」一開始就沒有出現。只不過市場(其具有隨機事件發生器的功能)會湊巧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型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具有任何意義。

例如艾略特波浪理論,該理論相當籠統,以致於許多隨機事件都可以符合其標準。有些有效,有些卻無效。一旦你開始把意義與某項僅僅旨在使你建立部位的分析技術聯繫在一起,那麼當它開始出錯時就比較難以出場,而出場是你必須做的事情。

事實上,如果順著趨勢交易,那麼在哪裡進場真的無關緊要,逆著趨勢交易也是同樣的道理。

最後,我們來談談「交易系統」的迷思。有些交易者認為,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套交易系統,然而,很少有(也許沒有)系統是可以「輕鬆自如」的運行。因為運行它們都需要付出努力,但許多交易者實際上不想付出任何努力。這就是淘汰率會這麼高的原因之一。

擁有系統可能是前進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但是僅此還遠遠不夠。


結語

此書作者所說的故事非常有趣,故事中的「鄰居」讓我聯想到財經節目中的「名嘴」。名嘴和鄰居一樣會對當下的新聞事件,發表他認為精確的看法,但之後常常發生另一個事件後,就會推翻先前的看法——這也是為什麼我不看財經節目的原因。

總之,投資人不要被一連串的「不好」新聞事件,過於恐慌(殺低),也不要被一連串的「好」新聞事件,而沖昏頭(追高)。

至於技術分析,我的看法是:它只是為了增加你對「基本面」判斷上的機率,並不是要取代你的思考。

那投資人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參考霍華.馬克斯,他表示:「橡樹資本不會依據總經預測(例如通膨會升到多高、或經濟會否衰退)來做投資決策,也不會試圖擇時進出。」「倘若以市場價格和內含價值來看,某樣標的變得便宜,你就應該買進。倘若該標的又變得更便宜,你應該買進更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