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營收比獲利更重要(精準選股)

網路股分析師馬克.馬哈尼淬鍊25年的投資精華,教你看懂亞馬遜、Facebook、Google、Netflix的潛力股,並在優質股票被錯殺時,抓住時機投資買進。如果按照他的建議,每一檔股票都可以賺到10倍至70倍。本篇只介紹「營收比獲利更重要」。

基本面真的會帶動股價,身為投資人,你應該關注的是基本面,尤其是營收和重要的顧客指標(像是新增訂戶人數)。彼得.林區在《選股戰略》書中建議投資人關注3個重要的財務指標是:盈餘、盈餘,還是盈餘。而我科技股投資人的建議則是關注於3個不同的財務指標則是:營收、營收,還是營收。

我可不想讓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撤銷我的MBA學位,所以我得承認盈餘還是很重要,自由現金流也一樣重要。我不知道有哪個聰明的投資人使用「營收」折現法模型,不過幾乎所有人都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模型,根據許多年的營收與現金流進行預測,然後折算到現在的價值,以判斷目前合理的價值。

但是如果不先創造營收,就無法創造盈餘和現金流。沒錯,的確有很多公司雖然能創造營收,卻無法創造盈餘或是現金流,那些都是無法獲利的公司。如果他們無法創造盈餘或現金流,就無法經營下去;或是他們無法證明自己有潛力可以創造盈餘或是現金流,投資人就不會買他們的股票。但我不知道有哪一家科技公司在還沒有營收時,就能創造盈餘或現金流。

所以你可以說,營收是盈餘或現金流的領先指標,這就是科技股投資人應該關注營收與主要顧客指標的原因之一,而每一間公司顧客指標都不一樣。

第二個原因就是,股市投資人往往會獎勵(也就是是支付更高的股價)能透過營收成長來創造盈餘的公司,而不是獎勵以盈餘成長來提高營收成長的公司。簡單來說,公司可以創造盈餘的方法有3種:

  1. 營收成長。
  2. 減少營業費用。
  3. 利用財務工程。

而「財務工程」意思是做一些像是:出售虧損的資產或投資標的、買回庫藏股、調整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與約當現金,來創造更高的投資收益。針對「財務工程」很簡單,有很多顧問很樂意幫助企業執行稅務與資產策略。

但是還有一些簡單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營業費用),例如裁員、削減行銷支出、減少新的研發專案資金等等。但是要讓營收成長卻是不容易。

在科技業,必須要能夠成功開發新的功能和產品、進軍新的地區市場、增加更多的用戶、調高價格等等。這就是為什麼能完成最困難事情(帶動營收成長)的公司,往往會得到投資人的獎勵。

例如1998年到2003年,4間主要的網路公司主導整個產業,分別是亞馬遜、美國線上、eBay還有Yahoo!。我很肯定在當時如果進行一項非正式的調查,投資人可能不會認為亞馬遜是長期投資最大的贏之家(因為獲利差)。

如果有人告訴投資人,20年後這4間公司中有一間會成為市值1兆美元的企業,相信投資人都不會猜到亞馬遜(亞馬遜2005年到2015年每年的營收成長都超過20%)。投資科技股要賺錢,並不表示你要忽略企業的獲利。但是過去20年來,許多主要科技股的歷史走勢證明,營收成長,尤其是高營收成長(超過20%),是未來獲利能力很好的指票。

所以,當你發現一間公司能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至少5到6季)創造高營收成長,那你可能就碰到很好的股票。

結語
關於這點肯恩.費雪在《超級強勢股》書中也有提到,他更進一步提到兩項先決條件,以增加成功的機率,分別是:「規模、市占」(潛在市場)和「競爭優勢」(破壞式創新)。

而台灣相對於美國來說,無論市場規模和科技技術上的創新,都不及。所以,這類的投資概念還是以美股為主比較好。至於台股,我個人建議還是採用彼得.林區的方法:盈餘、盈餘,還是盈餘。

PS. 近期因為股市大跌,想要逢低買進的,可以買一些股價低於內在價值,且營收年增率大幅成長的個股。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