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暨神經科學家,根據傳統情緒觀點,情緒是自發的,但本書以各種實驗數據和科學證據來顛覆傳統情緒觀點,情緒並非自發產生,而是由你的大腦建構出來的文化類別。了解情緒,就是了解我們自己!本篇只介紹「人類天性的新觀點」。
首先,請看下面這張圖,如下:
我們多數人把外在世界想成不同於自己的物理世界。事件在世界「那裡」發生,而你在大腦「這裡」對它們反應。然而,在本章,我將提出情緒建構理論所代表的嶄新人類天性的新觀點,大腦和世界之間的分界可以相互穿透,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你大腦的核心系統以各種方式結合,建構你的知覺、記憶、思想、感受和其他心智狀態。大腦會猛烈發出大量預測、模擬預測的結果就好像它們真的存在,然後對照實際的感覺輸入檢查和校正這些預測。
過程中,你的內感預測產生你的情感感受,影響你做的每一個行動,並且決定當下你該在世界的哪些部分。若是沒有內感,你就無法注意或在意世界你周遭的物理環境或任何其他東西,你也不太可能活得太久。內感讓你的大腦有能力建構你所居住的環境。
在你的大腦塑造你的世界的同時,外在世界也幫助你串連你的大腦。當你還是個嬰兒、被滿滿的感覺輸入包圍時,外在世界為你種下最早的概念,因為你的大腦自己會固定串連到周遭物理世界的現實。
這就是嬰兒的大腦如何被串連成認得人類的臉。隨著你的大腦發展且你開始學習語詞,你的大腦自己會固定串連到社會世界,你也開始創造純粹的心智概念,像是「保護你不被昆蟲叮咬的東西」和「悲傷」。出自文化的這些概念,看似存在於外在世界,但其實是你的概念系統的建構產物。
在這個觀點中,文化不是包圍著你的虛無縹緲的氣息。它能幫助串連你的大腦,你的行為舉止則會串連下一代人的大腦。舉例來說,如果文化規定某種膚色的人比較沒有價值,這種社會現實會對團體產生實質影響。
如果你成長的社會充滿憤怒與憎恨,那就不能責備你具有相關的概念,但作為一個人,你可以選擇教育自己和學習額外的概念。這當然不是件簡單的任務,但確實可行。這也奠定我一貫的主張:「你是自己經驗的創建者。」你的確要為自己的行動負部分的責任,即使是對你經驗成所謂無法控制的情緒反應。
透過預測,你有責任學習讓你避開有害行動的概念。你也部分承擔了別人的責任,因為你的行動會形塑他人的概念和行為。創造環境來打開和關上基因以串連他們的大腦,包括下一代人的大腦。社會現實隱含我們每個人都對彼此的行為負有部分責任,負責並不是以全都歸咎給社會的空洞方式,而是以非常真實的大腦串連方式。
我還在當治療師的時候,曾面對從小一直被父母虐待的大學生年紀女性。由於受到創傷,她們的大腦持續塑造充滿敵意的世界,即使他們已經逃到更好的世界。她們的大腦會串連出這樣特定、有害的環境,並不是由他們自己造成。但能改變自己的概念系統讓事情好轉的人,唯有她們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責任。有時,責任意味著你是唯一能改變事物的人。
總體來說,情緒建構理論是身為人類的你是誰的心理學解釋,同時也帶有生物學情報。這個理論既考慮演化、也可慮文化。你天生帶來的大腦,有部分串連取決於你的基因,但環境可能打開和關上某些基因,讓你的大腦能把自己跟你的經驗串連。
形塑大腦的是你發現自己所處世界的現實,包括人們之間的協議所組成的社會世界,你的心智是你沒有察覺的巨大合作團隊。你不是以任何客觀的準確感知覺世界,而是經由建構,透過自己的需要、目標和過去經驗來知覺世界,你也不是演化的頂點,只是具有某些獨特能力的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物。
好消息是,我們正處於心智和大腦研究的黃金時代。現在,鑽研情緒和人類的許多科學家所走的路,是由資料、而非意識形態鋪設而成。這種資料驅動的全新理解,將為我們帶來如何過上充實、健康生活的創新想法。
接下來,為了治癒你的「經驗盲區」,請再看看下面這張照片,如下:
如果你的大腦經由預測和建構運作,並且透過經驗重新串連,那我們不誇張地說,只要你今天改變當前的經驗,明天就能改變自己是誰。
結語
這也是為什麼像是巴菲特,能看到某些投資機會,但你我卻看不到。因為巴菲特的大腦,靠著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習得的經驗,自動生成建構。所以在投資上,加緊學習給大腦充分的原料,才有可能比別人更早看出投資機會(生成建構),否則一味的追高,只會被當韭菜割。
如同此篇文章所說的:「這就是我所謂的責任。有時,責任意味著你是唯一能改變事物的人。」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