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腦的思考可分為語文和圖像嗎?語文思考者推動了認知革命,而圖像思考者打造了全世界的建築、器械與藝術。你有妥善運用圖像思考能力了嗎?在充滿「語言」的世界加上「圖像思考」力讓思維天賦看見解決問題新角度。本篇只介紹「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
主要用語文來思考的人,往往以有條理的方式理解事物,由於學校的學習內容太多按照順序編排,因此語文思考者的學業成績通常很好。他們善於理解一般概念,有時間感,但不一定有方向感。在學生時代,語文思考者在家裡會有一整排井然有序的活頁夾,長大後,他們的電腦桌面上會有一排排不同專案的資料夾。
語文思考者輕輕鬆鬆就可以寫一封電郵,或是在會議上做簡報。他們很早就學會說話,也喜歡說話、主導對話和善於社交。因此,他們傾向於選擇高度倚賴語文能力的職業,像是老師、律師、作家、政治人物、行政人員,並且做得有聲有色。
反過來說,圖像思考者看見的是畫面,他們能用這些畫面做各種的聯想。一般來說,圖像思考者喜歡地圖、藝術作品和迷宮,而且通常不需要問路。他們往往很慢才學會講話,難融入學校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代數通常是他們的罩門,因為代數太過抽象,不知如何轉化為圖像。
圖像思考者毫不費力就能領悟機械裝置的運作原理,也樂於弄懂那些原理。他們大多是解決問題的人,但對於社交互動有時顯得相當笨拙。
我們活在語言無所不在的文化裡,這是不爭的事實。語文思考者支配了全國的對話,範疇涵蓋宗教、媒體、出版社與教育界。主流文化喜歡能言善道的人,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語言的世界。
若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身旁有一個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檔案櫃,另一個人四周擺了一堆又一堆的文件。西爾費曼心理學家稱這兩種人為「編檔者」和「堆疊者」,而你可能會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人,思考方式是哪一種?
西爾費曼指出,你不能根據雜亂或整潔的整理風格,來斷定一個人的才智和能力是高是低,不過,物品雜亂的人往往會因為刻板印象,被人認為能力較差。如果你讓堆疊者把文件都整理好,他們反而會找不到想要的東西。在他們的心中,那些「雜亂」的文件已經整理過了,他們一清二楚,知道東西放在哪裡。
圖像思考者通常能畫出精細又寫實的美麗圖畫,也喜歡用積木、樂高玩具和組裝玩具做出模型,或是用家裡隨手可得的東西製作小東西。他們看到一盒一千片拼圖時,眼睛可能會發亮,他們也能長時間待在地下室或車庫,用工具修東西或是電子產品,把東西拆開之後又組裝回去。
如果你還不確定是哪種思考者?我個人建議你可以進行所謂的宜家(IKEA)測試,來判斷你落在圖像語言思考光譜的哪個位置。這個測試不是非常科學,但相當可靠,可以很快就把傾向用語文和傾向用圖像的人區分開來。就是當你自行組裝家具時,你會閱讀說明文字,還是參照圖示?
你可能會注意到,宜家的組裝說明提供的是一連串的圖示,完全沒有文字說明。當我發現創立這家公司的人有讀寫障礙、偏好圖片勝於文字時,我一點也不意外。我曾聽說,有些語文思考者因為宜家的說明書而崩潰。
請記住,這不是二分法,而是光譜的概念。大多數人可能不偏向某一邊,而是會落在中間,代表兩種思考方式都使用。
科茲希尼可夫是哈佛醫學院的講師,也是麻省總醫院空間圖像認知實驗室的研究員。她進一步將圖像思考者再區分成「物體圖像思考者」和「空間圖像思考者」。
「物體圖像思考者」和我一樣以栩栩如生的真實畫面看這個世界,我們是平面設計師、藝術家、技術純熟的實作者、建築師、發明家、機械工程師。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學不會代數,因為這個學科完全倚賴抽象後的特徵,絲毫沒有圖像化的空間。
另一種「空間圖像思考者」,他們透過模式和抽象概念來看世界。他們有音樂和數學天分,像是統計學家、科學家、電機工程師和物理學家。你會發現,這類人當中有許多人擅長電腦程式設計,因為他們能從電腦編碼看出模式。你可以這麼想:物體圖像思考者可以做出一臺電腦,空間圖像思考者會寫程式。
「空間圖像思考者」這類模式思考者,能從物體或數字之間的關係,擷取原則和模式。儘管物體圖像思考者與空間圖像思考者之間的差異雖然很重要,但幾乎完全被圖像思考和語文思考的研究者忽略。
科茲希尼可夫指出,物體思考者運用畫面來解決問題的速度比較快、也更精確,他們能創造「每個物體形狀的高品質畫面」。空間圖像思考者則擅長用抽象方式想像物體之間的關係。
對我這樣的物體圖像思考者來說,表達快速的語文資訊就更有挑戰性。例如,單口喜劇通常進行的很快,我的處理速度常常跟不上。當我想像第一個笑話的畫面時,單口喜劇演員已經說完了另外兩個笑話。
語文資訊呈現的速度太快時,我就會跟不上。想像一下,當教室裡的老師用很快的速度講課時,用圖像思考的學生會是什麼感覺?
結語
我會想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跟訂閱資料的讀者說:「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擅長的也不同,所以我給各位的資料(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關鍵點記錄),不用照單全收。」
我的資料只是給你參考用的,你應該自行製作出屬於自己、適合自己大腦的評估資料。這樣才能真正的有利於你投資的判斷。例如,曾有位學員私下跟我說,他雖然有參考我的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來評估個股。但沒使用關鍵點記錄,因為他換成另一種更適合他評估股價趨勢的技術指標。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