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飆股特質C-A-N S-L-I-M(笑傲股市)

本書作者威廉.歐尼爾是美國證券業中的重量級專家,他以四十年的時間研究美國股市與經營新美國共同基金,並綜合所有的實務經驗,是證券分析的經典之作,本篇只介紹CAN SLIM七大股票分析法則。

C = 當季每股盈餘與每股營收很高,或是成長率逐季上升。
每季每股餘必須至少成長18%或20%,不過最完美的是成長40%到100%,甚至200%以上;當然,愈高愈好。另外,近幾季某個時點的每股盈餘成長率也應該上升。季營收成長率也必須上升,或是營收必須成長25%。
  • 尋找當季盈餘成長的股票:這一季的每股盈餘,比一年前同一季成長多少?(當每季每股盈餘成長幅度是推動股價的最重要因素)。
  • 觀察每季盈餘變化:請切記將盈餘情況分成一季一季觀察,才能從中見樹又見林,找出獲利的趨勢變化。
  • 不要理會非常態利得:凡是無法代表公司真實本業獲利情況的非常態盈餘,都應當省略不計。
  • 設定最低可接受的當季盈餘成長率水準:若沒達到18%或20%,不要買進這檔股票。很多成功的投資人將他們心目中的當季每股盈餘最低成長標準設於25%或30%,並試著推算下一、二季的獲利水準,並與去年同期每股盈餘相比較,看看每股盈餘是否出現大幅度成長。
  • 尋找每季盈餘成長率逐漸上升的股票: 幾乎每一檔飆股在大漲前,過去十季中的某個時段,盈餘成長率都會上升。如果一家公司某一年每股純益成長為15%,下一年急遽成長達40%至50%,通常就構成股價大漲的條件。
  • 尋找盈餘及營收成長的股票:要有足夠的支撐,除了盈餘表現強勁,而且持續改善外,近一季營收至少要成長25%,或是至少要具備「近三季營收成長百分比持續上升」的條件。
  • 連續兩季盈餘成長率大幅降低,股票可能有麻煩:譬如一季每股純益成長率由50%突然持續下降數季至15%,則其股價很可能將走空頭行情。
  • 檢視同族群裡的其他股票:為了保險起見,你應該可以在同類產業中找到另一檔呈現大幅盈餘成長的股票,這是一次再確認的動作,倘若無法找到,你挑錯股票的機率相形提高。
A = 年度盈餘成長率:尋找大成長。
過去三年間,每年盈餘必須顯著成長25%以上,而且股東權益報酬率必須高於17%(25%到50%是最好的)。如果股東權益報酬率太低,稅前利益率就必須很高。
  • 選擇年度盈餘成長率25%到50%以上的股票:值得你買的好股票,應該在過去的三年到五年裡,每股純益年度複合成長率25%到50%、甚至100%以上。
  • 尋找股東權益報酬率較高的股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是淨利除以股東權益。這個數字可看出一家企業使用資金的效率,最好在17%以上,真正優秀會達25%~50%。
  • 檢視企業近三年盈餘記錄的穩定定:每股盈餘成長情況雖然最為重要,但是過去三或五年每股盈餘的穩定性也不容忽視。
  • 正常股價循環:多頭市場多半為期兩至四年,並尾隨一次的空頭市場之後,另一多頭市場緊跟著出現。在一次多頭市場的初升階段,成長股通常會帶領大型股上衝,並率先創新高價,而重工業如鋼鐵、化學、造紙、橡膠、汽車及機械業,通常是落後標的。
  • 過濾族群裡的輸家:當你堅持三年每股盈餘都得成長的標準,來檢視某一特定類股時,通常可以先剔掉80%的股票。
  • 年度與當季盈餘都必須非常優異:一檔表現優異的股票,必須在最近幾年有出色的盈餘成長紀錄,更不能或缺的是最近數季大幅成長的盈餘成果。
  • 本益比真的很重要嗎?單憑本益比的高低,無法判斷到底應該買進或賣出股票,不要只因本益比看起來很便宜,即買進一檔股票,並切忌放空高本益比股票。主要的考量,應該是盈餘的變動率是否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N = 較新的公司、新產品、新管理;從良好底部起漲,並創新高。
尋找有新產品或服務、新經營階層,或是產業情況有顯著新變化的股票。最重要的是,要在股票向上突破理想、結構正確的技術線圖底部區,以及股價創新高時買進。
  • 引發股價大漲的新產品:在1880年到2008年,發現超過95%的的飆股不是推出重要的新商品或服務、更換經營層峰,就是在該產業出現有利的環境變化。
  • 股市的「大予盾」:多數人認為股價看來太高的股票,通常最後一定會漲得更高,而看起來便宜的,通常會繼續下跌。
  • 一檔股票如何能上漲一倍?假設一檔股票於40元及50元之間盤整數月,現在成交價為50元,而且可能漲升一倍。毫無疑問地,股價必然是慢慢升到51、52甚至53元,然後逐漸攀上,才能漲抵100元。股價走勢若能在盤整區中轉強,向上接近或穿越整理上限,則更值得投資。因此買入一檔多數投資人起先都覺得有些貴的股票,然後等待股票漲到讓那些投資人都想買這檔股票的時候,再賣出股票。
  • 何時買進股票:當股票由漲勢修正逐漸止穩,進而向上邁向新高時,正是投資人考慮買進的最佳時刻——最好在股票突破盤整期之前就先買進。你千萬不要等到股價已經漲愈突破5%或10%後,才姍姍進場。
S = 籌碼的供需:關鍵點需要大成交量。
在現在這種新經濟環境下,只要是符合CAN SLIM的其他條件,任何規模市值的股票都是可以接受的。尋找剛開始向上突破底部區域,以及爆大量的股票。
  • 數大未必美:通常發行數量較少的股票較具股價表現潛力。一般而言,公司管理階層持股比率較高的公司,股價表現較佳。
  • 管理層峰應具企業開創精神:許多當今最成功的發明及創新商品來自於中小企業的奮力研發,這些企業的管理層峰最具開創性。因此,這些公司成長速度也最快。如果一家大型公司發展一項重要新產品,其助益恐怕比較有限。因為新產品所帶來的利益可能只占公司總盈餘的一小部分而已。
  • 過度的股票分割可能帶來傷害:過分分割股票可能會造成籌碼供給過於浮濫,使得這檔股票早早淪為牛皮股。
  • 尋找在公開市場買回自家股票的企業:大致來說,等合CAN SLIM條件的企業,若持續一段時間在公開市場上買回自家股票(買回10%股票就視為大規模買回),通常是一個良好的訊號,尤其是小型到中型企業。這個行為不僅會使流通在外的股數減少,也通當意味著,企業未來的營收和盈餘有改善的希望。
  • 企業負債對股東權益比愈低,通常就愈好:投資人可以注意過去兩、三年負債相對股東權益比率持續降低的股票(比率愈低,表示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愈佳而且安全)。
  • 評估籌碼的供需:評估一檔股票籌碼供需的最好方法,是檢視它的每日交易量。當一檔股的股價拉回,最好在某個時點出現窒息量,窒息量意味市場上沒有進一步的大規模賣壓。當股票價格大漲,在大多數情況下,成交量最好是上升,這通常代表法人機構而非公開大眾在買股票。當一檔股票向上突破一個價格整理區域,交易量應該比平常增加40%到50%,甚到更多,這意味著股票有非常堅實的買盤,而且未來股價可能會繼續上漲。
L = 強勢股或弱勢股:你的股票是哪一種?
買進市場強勢股,迴避弱勢股。買進某個領域或範圍裡的龍頭公司。投資弱勢股很難讓你得到回報,即使這些股票看起來非常便宜。應該尋找市場強勢股,而且只能投資這種股票。
  • 買進族群裡最優秀的前兩、三檔股票:主流類股中最強勢的兩、三檔股票,常能漲得驚天動地;同類裡的平庸個股,有時卻連一絲漣漪也激不起。
  • 迴避共鳴的比價股:所謂「共鳴比價操作」,是指買進同一產業族群裡的一檔股票,期待它可以因同一產業強勢股的光彩,而獲得雨露均霑的利益。這種股票最後會嘗試和強勢股「共鳴比價」,卻永遠都無法像強勢股那麼強。
  • 先賣出手中的弱勢股:你要學會先賣出手中的弱勢股,將強勢股保留一段時間。
  • 在市場修正期間找出新強勢股:較優質的成長股票修正幅度,通常是大盤的1.5到2.5倍。換句話說,如果整體市場下跌10%,較優異的成長型股票,將修正15%到25%。不過,在一個多頭市場(趨勢向上)、下跌最少百分比的成長股,通常才是你最佳的選擇。
  • 專家也會犯很多錯:很多專業的投資經理人,也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介入剛異常大跌的股票。不管原因如何,在股票一路下跌的過程中買進股票,是很危險的。
I = 法人機構支持
買進至少近期內績效表現第一流的一、兩檔共同基金有增持的股票。另外,尋找經營階層持股較高的企業。
  • 什麼是法人機構的支持:像是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大型投資顧問、避險基金、銀行信託部門,或者慈善及教育機構的支持,是指一檔股票被這種機構持有的股數。一檔飆股,合理的最低持股機構數,大致上是20個。除非是小型或剛成立不久的企業。可以來自若一檔股票缺乏專業投資機構愛憐,股價表現機會就會對較低。
  • 機構買盤持續增加的股票:知道「有多少機構持有一檔股票」比較不重要,但知道「在少數表現較優異的機構中,哪幾個機構持有某一檔股票,或是近期在買進這檔股票」比較重要,機構持股者數量增加或減少也非常重要。
  • 注意上一季新買進的股票部位:以機構投資人持股部位而言,它們在最近一個財報期間增持哪些大量部位訊息,通常比和原有部位(已持有多時)有關的訊息更重要。
  • 你的股票是否受到法人機構「超額持有」:若是太多專業投資機構儼如多頭馬車般地認同某一檔股票,一旦公司或是大盤出了狀況,屆時競相賣出的壓力是十分可怕的。
  • 機構法人持股代表市場流通性:散戶的另一個利益,是機構法人持股可在你想賣出投資標的時,形成一股支持力量。
M = 市場方向:你要如何判斷
學習籍由解讀每天的市場指數價量走勢,以及個別市場強勢股的行為,來研判整體市場方向。這會對你的成敗造成決定性影響。你必須和市場同向,與市場逆向不會有好結果。駕馭股票市場的關鍵,並不是預測或預見市場如何發又展,而是要知道並體會市場過去幾週的表現,以及當下的情況。
  • 觀察每日大盤指數的重要性:一般人難以辨別、但卻深具意義的指數變動,正是大盤走勢的最佳指標。
  • 股市循環階段:你應該檢視過去的幾個循環,才能了解各個產業族群在商業循環各個不同階段的波動順序。
  • 每天都要研究大盤:投資人必須學習解讀大盤指數漲跌及成交總值增減之間所代表的意義。至於解讀其他輔助指標來瞭解市場行為模式,或者閱讀股票專欄報導及技術分析師對行情的研判,則不覺得有那麼重要。
  • 使用停損單:如果你使用停損單,或是在心理設定一個價格,並想好要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一旦市場作頭向下,這會機械式地迫使你像機器人一樣,賣出多數持股。
  • 學會辨識股票市場頭部:頭部的訊號是,在上升趨勢的某一天,整個市場的成交量比前一天增加,不過,指數本身卻出現停滯的行為,若下跌超過0.2%,則視為出貨日。當大盤指數到達頂點,開始大規模反轉時,個體投資戶應該立即以市價賣出股票,而且起碼變現25%的資金。
  • 注意特定頭部訊號–留意量大不漲的情況:可能專業投資者已經在清出持股,將股票倒給最後被套牢的群眾。
  • 注意特定頭部訊號–第一次反彈企圖可能失敗的三個訊號:(1)指數在第三、四、五天的反彈中都上漲,但成交量卻一天比一天低;(2)大盤指數淨漲幅比前一天漲幅小;(3)市場平均指數最初從前一個盤中絕對高點下跌後,反彈幅度不到這個跌幅的一半,你就會知道,這個初步的反彈很疲弱。當你發現反彈疲弱又失敗,最好是進一步賣出持股。
  • 注意特定頭部訊號–追蹤強勢股:當市場在上漲了許多年後,一旦多數個別強勢股開始出現反常走勢,你就會非常確定,市場即將開始出狀況。
  • 其它空頭市場警訊:如果原本的市場強勢股開始轉弱,低價、劣質,以及比較投機的股票開始上漲,這正是空頭市場出現的另一警訊。投資人一定要特別小心!
  • 如何探知底部:請你仔細觀察反彈第三至第十交易日的大盤表現。若行情真能出現轉機,這幾天的總成交量必定會逐步擴增,每日指數也應顯著上揚1%,甚至更多。
  • 影響深遠的重貼現率:重貼現率與股票融資比例很可能是最重要的經濟基本變數,它比主要銀行的基本利率更具決定性。過去的紀錄顯示,當重貼現率連續調升三次之後,股市通常開始邁人空頭行情,而且總體經濟景氣也傾向衰退。一旦重貼現率調低,通常也意味著空頭行情即將結束。
  • 專家、教育和自我中心:投資人應當保持客觀,認清市場走勢,而不是急著證明自己的預測才是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是破產的最大因素。
  • 市場心理指標的參考價值:投資心理指數,在接近空頭市場最底部時,絕大多數的投資顧問會抱著最壞打算;而當行情接近多頭最高點時,則往往將行情評估得更好。
  • 最佳貨幣指標:歷史證明,利率的升降常會影響股市大盤,以及一些類股的走向。而利率水準與當局的貨幣政策寬鬆息息相關,因此要多關心經濟與貨幣指標的變化,例如存款準備、M1及M2貨幣供給變動率、聯邦資金利率、消費者物價指數、會員銀行準備、政府證券持有數對銀行放款比率、九十天期國產票券利率,以及美國國庫券市價。對投資者而言,最簡單、也最應當瞭解的貨幣指標,首推重貼現率。

註:要查詢基金持股資料,請參考此連結:台灣國內基金持股資料(股票型及平衡型基金自91年7月份起放寬為每月公布基金持股前五大個股名稱,及合計占基金淨資產價值之比例;每季  3、6、9、12月公布基金投資個股內容及比例)

相關文章:評分標準(散戶兵法—祖魯法則)成長分析—尋找飆股,計算買進價格(散戶兵法—祖魯法則)訂閱成長力資料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